笑话大全网 - 爆笑笑话 - 「 ”换朝不换官”—宋、金屡次和议带来的官场怪现象

「 ”换朝不换官”—宋、金屡次和议带来的官场怪现象

图片来自网络 「 ”忠君爱国”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推崇的美德,因此每当有外敌入侵或者改朝换代之际,总涌现出许多壮烈的英雄事迹,当事人也成为了我们后人敬仰的对象。 历史发展到了宋金之际,却发生了一系列与我们传统道德观、价值观严重不相符的现象,那就是「 ”换朝不换官”,事情究竟如何,请听笔者慢慢道来。 宋金之战,持续两宋,期间边界变化频繁,原也是正常现象。加之金朝为了更好地掌握、管理被他占领的土地,扶持如张邦昌、刘豫等伪政权,采取「 ”以汉制汉”的政策,也属正常。但两国边界所在的两淮地区为双方所必争与必守,所谓是「 ”守江不守淮,长江天险与敌***之”。 在南宋王朝以「 ”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之后,议和,就成为了那个时期宋金两国的主题。 在南宋时期的四次议和行动 其一、《绍兴议和》(宋高宗赵构) 金国称为《天眷议和》(金熙宗完颜亶),签订于绍兴十年(1140年)。此时岳飞还未被害,双方划定的边界是金宋两国以黄河为界,金朝将刘豫管辖的河南、陕西在黄河之南的土地还给宋朝。 图片来自网络 其二、《绍兴和议》(宋高宗赵构) 金国称为《皇统和议》(金熙宗完颜亶),签订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双方划定的边界为金宋以淮水中流为界,西面的唐州(今河南唐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属于金国;邓州西、南各四十里属于宋朝,归属于宋朝的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市),陕西地区以大散关为界。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双方的用词发生了变化,由「 ”议和”变成了「 ”和议”,语气上没有那么强烈,史书上记载是由秦桧争取来的,可是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岳飞就是因为此次所谓的「 ”和议”被下狱。「 ”和议”不成,岳飞不死;和议若成,岳飞必死。 其三、《隆兴和议》(宋孝宗赵昚) 金国称为《大定和议》(金世宗完颜雍),签订于隆兴二年(1164年)。双方划定的边界为归还海(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泗(泗州,今江苏盱眙市)唐、邓给金国,并且还要割让商(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秦(今甘肃天水市)二州给金国。金国退出占领的濠(今安徽凤阳东)、庐(今安徽合肥)、和(今安徽和县)、滁(今安徽滁州)等处。 其四、《嘉定和议》(宋宁宗赵扩) 金国称为《泰和和议》(金章宗完颜璟),签订于嘉定元年(1208年),双方划定的边界以《绍兴和议》为准。 图片来自网络 笔者罗列了这么多历史记载,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土地好办,在地图上划分就可以了,可是土地上的人民和官吏究竟该如何处理? 在以上几份和议中,只是简单提到了双方遣返战俘及对待逃亡之人的解决方案,对百姓和官吏是全部留给对方。百姓们安土重迁,也就罢了,可是官吏们都是双方各自 *** 任命的,大多数的都是经过科举考试或者是官员子弟,他们就没有一点忠君爱国思想吗? 对于一些以宋臣身份投降伪齐政权刘豫的人,如张纯臣、郦琼、李成之辈,没有什么好说的,在金国废除刘豫之后,他们继续在金国做官没有思想上的负担。可是在战争的主战场两淮地区和陕西地区,经过几次的战争与和议,两国疆域与人员变化很大,如郑建充:在金国担任知延安军事(相当于延安知府),后来担任伪齐政权的刺史。金国废掉伪齐后,把部分土地还给宋朝,这时候郑建充又担任宋朝的环庆路经略安抚使。金国又取陕西,仍由其担任金国的经略安抚使。 图片来自网络 又如李上达:先为金国东平府司户,后来在伪齐担任吏部员外郎,伪齐被废除,其又在宋朝担任相应官职。后来金国又取河南,李上达又到金国做官,为同知大名尹。像以上这二人情况的,在当时极其普遍,已经形成了仕宦之传遽(传统)。 这些行为即使放在现今世界都是笑话,在宋金之际却大行其道,他们没有任何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包袱。虽然最初宋高宗在《绍兴议和》之后,为了安抚曾在伪齐 *** 做官,后来又回归宋朝的这些人官员,表现出了博大的胸怀,并没有对他们有任何的处罚,而是保留他们的职务继续做官,可是这些人朝秦暮楚,没有任何的忠君爱国思想,成为了职业做官人。 正是因为金宋两国对这些人的放纵,从而使这种”换朝不换官「 ”的现象成为了一种官场传统,这不能不说是宋金之际两个王朝的悲哀!或者是两个王朝为了争夺士人们的一种手段?更为奇怪的是,后世在写《宋史》的时候,对这些人的这些行为却没有任何的批判,这就更叫笔者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