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吐槽,慎点)
看完整本书的我非常疑惑,为什么我妈总放些能致人抑郁的书在书柜里,我随便翻翻就能怀疑人生。
余华老师的这本书是夸张的消极现实主义题材和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的结合,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叫杨飞的男人死后七天内看到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都是他曾经见过经历过的,在这七天内再次听死亡后的当事人讲出来。(第一人称)
先给大家看一下原文体会一下原文基调:
我们好像走到原野的尽头,她站住脚,对我说:
“我们到了。”
我惊讶地看见一个世界一水 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我看见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 在那里走来走去。
我问她:“这是什么地方?”
她说:“这里叫死无葬身之地。”
我:这名字为什么取得这么妙。
余华老师的这本书写得很消极,我读完有一个非常大的感想,就是有钱人都不是个好东西,没钱的人在金钱下挣扎着呼吸,让人感动又无奈。
可是当我放下书,我才发现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偏激的。我们要承认现在金钱观下确实利益腐蚀了人心,但是我们不能够否认大多数陌生人的善良和社会底层人们奋斗的价值。余华老师的描写和笔触都是一流的,也正因为这样,直接导致了死亡之后乌托邦的美好与死亡之前的人间的恶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到严重的窒息感。
(以下解读围绕“金钱”等元素展开,仅个人观点,最后还是建议大家去读余华老师原书~)
一、书里讲了几个与钱相关的故事。
(一)李青
书里有几个关键人物,最先写的是李青,也就是“我”的妻子。
李青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有着出色的美貌和外交能力,是公关部一名优秀员工,跟着大老板出席很多场合。而且,公司里也好多人喜欢她,但是她都婉拒了,因为她内心其实一直想找个老实踏实的人。
因为她的公然拒绝,一个同事因为难堪而辞职,连上来清理后续都不愿意。大家都奚落他也想看笑话不帮忙,只有“我”不忍心,帮他收拾好东西送了下去。
于是“我”就得到了李青的青睐,后来她主动追“我”,最后两人结婚。
但好景不长,李青是个有野心的人,在外遇到了一个同样有野心的男人,两人志趣相投,迅速坠入爱河。那个男人为了她离了婚,李青最终也跟“我”离了婚。
“我”在死亡后的第二天就遇到了同样自杀死亡的李青,因为她家被查了,而那个男人有钱之后染上了性病,出事后逃跑了。
我们重逢,然后似乎再次相爱,也在第二天里,她去了朋友为她准备的豪华墓地,“我”继续游荡。
李青这个角色让我感到了第一层窒息。金钱在李青的眼里比她曾经看到的“我”的温暖与善良要重要,所以她毫不犹豫离开了我,离开时还跟穷苦的“我”说:我仍然爱你。“我”看着对方说:我永远爱你。
也许在余华老师心里这只是一种体现感情的方式,但我看完简直想摔书。因为这一开始就不平等的爱完全就掌握在了李青手里,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高级绿茶拜金女?当主角回什么永远爱你的时候,我很想告诉他您其实是个自我感动的高级备胎。
我从头又看了一遍这个故事,再三确认了一开始李青的想法是找一个:善良、忠诚、可靠的男人,后面故事走向却与此完全相悖。
原文:
我自卑地说:“我确实是便宜货。”
“不,”她说,“你善良、忠诚、可靠。”
她与市里领导儿子的恋爱只是传言,她只见过三个,第一个趾高气扬……
她心高气傲,事实上是她拒绝了他们,不是他们蹬掉了她。
如果李青真的是后面会离开“我”的充满野心且坚定、高傲的女人,她一定不会嫁给“我”。
(二)刘梅与伍超
这对情侣真是让人非常非常心疼。
两个人都是在发廊工作,而且没有什么钱。刘梅想要快速拿到钱,提议自己去和其它姐妹一样当坐台小姐,伍超拒绝了。
两个人没饭吃只能出去乞讨,伍超自尊心放不下,刘梅就去讨,最后讨到了一个有钱人,那位有钱人在羞辱两人一番后给了两个面包。
回家他俩找邻居借热水吃面包,刘梅要伍超先喝一口,怕他噎着。
伍超会因为刘梅吃醋跟发廊里的女孩子打架被骂而辞职(?),刘梅愿意反省自己让伍超重新回去上班。
最后伍超回去了一段时间,走之前给刘梅买了iPhone4S,结果刘梅发现是山寨版,觉得伍超骗了她,就要跳楼自杀(?)。
最后没能得救,脚滑掉下去了。
伍超回来听到女朋友死了,卖肾给她买了一个墓地。刘梅前脚进入火化,后脚伍超也下来了,两人最终没有见最后一面。
这个故事我就真是,脑子里发出了非常多的问号。
首先我真的被感动到了,确确实实有很多相互帮扶的年轻情侣们在社会的底层一步一步努力着,他们付出了自己的很多东西,有心理上的,有生理上的,他们为了活下去在挣扎着。
可是!我们不能够否认他们的努力是每一步都有价值的,也没有人会这样轻贱自己的生命,原文里刘梅和伍超两个人好像都在毫无希望地活着,所以在我眼里他们不是社会上普遍的“小人物”形象,而是带有这些特征的个别人群。
我国社会真正的“小人物”形象,应该是多样化的。他们一定是有着强大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群人,因为出生的环境就注定了他们的奋斗要比别人艰难。他们也应该是求生心最强的一部分人,这是出生使然,所以怎么会出现为了女朋友吃醋挨骂辞职和随便就跳楼这种情节呢?
我也是小乡村小城市的人,我为他们感到遗憾,而且是很大的遗憾。虽然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赚大钱的人很少,但赚小钱活下去的人还是很多很多的,本书写于21世纪,可我仿佛是看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爱生活悲剧。
(三)“我”的父亲杨金彪和其它
为什么我会把父亲这个形象拿到金钱相关的故事标题下面,就是因为这个人物太完美了,他的观念站在金钱观的对立面。
杨金彪在火车上捡到主角杨飞,并且把主角当亲生儿子,中途为了娶妻抛弃过杨飞一次,却还是泪流满面地将主角找回来了。
他一辈子勤恳未婚送杨飞读书上学,却在知道杨飞生母的家庭条件更好的时候毫不犹豫推杨飞回去。
自己生病不愿意讲,最后检查是癌症。因为愧疚离开杨飞自己搭乘火车去了曾经抛弃杨飞的地方看看,却被杨飞误以为父亲是不愿意拖累自己离开了。
这个角色也给我很大的窒息感。为什么如此辛勤、善良、大义的个人最后要得癌症离开他守护了一辈子的地方和疼爱了一辈子的儿子?发生在杨飞身上和杨飞身边的人事实在太黑暗了。
这个角色和杨飞认的义母李月珍简直就是让我感到最疑惑的两个角色,李月珍因为曝光了医院乱在河里处理弃婴而被报复撞死,最后居然此事在医院的含糊其辞下不了了之了?
我想说,我们生活在的地方,是法治社会。河里飘着的,不是一具婴儿的尸体,而是二十七具,死亡的李月珍不是什么普通人,而是曝光者。在《暗访十年》里,作者跟踪了众多不法集团,最终都能够协助警察一举攻破,何况是众目睽睽之下的医院?
我在此时才反应过来余华老师写的是什么,老师写的时候,把一切都恶意化了,但是真实的世界是虽然有些事情会被隐瞒,但一定会有好心人为此奔波,而不是所有人都仿佛陌生人。
善恶,也是辩证的。
二、原文里的“陌生人”形象
原文里的陌生人没写多少,但大概也是些充满恶意的形象。可是我们的世界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真实的世界里,善意才是大部分。
(一)幸灾乐祸型
李青当众拒绝了一个同事精心准备的求婚,同事非常尴尬,第二天就辞职了。同事回来拿自己的东西时,却没有任何人愿意帮忙,只想着要他上来自己清理好看他笑话。
原文:
欢呼和掌声不合时宜了,渐渐平息下来。下跪的求爱者尴尬地看了看我们,他不知道应该继续跪着,还是赶紧起身走人。我听到一些奇怪的笑声,几个女的掩嘴而笑,几个男的互相看着笑出嘿嘿的声音,他们走进电梯,电梯门合上后里面一阵大笑,大笑的声音和电梯一起下降,下降的笑声里还有咳嗽的声音。
第二天他没来上班,所以公司里笑声朗朗,全是有关求爱的话题……
下午的时候他辞职了,来到公司楼下,给他熟悉的一位同事打了一个电话,这位同事拿着电话说:“我正忙着呢。”
一阵笑声之后, 另一位同事接到他的电话,这一位大声说:“我在忙,你自己上来吧。”
这一位放下电话还没说是他打来的,笑声再次轰然响起。
我:?太夸张了吧,这也太黑暗了 ,是什么才导致了如此大的恶意?
不会的,这种事情发生的情况除非是你的名声特别特别不好,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因为正常的公司第一不允许讨论个人隐私,大家都有事情,也没时间讨论;第二正常人都知道明哲保身和世事难料这个道理,就算是要嘲笑或者幸灾乐祸,都是在心里或者跟别人在一起时偶尔谈起。
人类的恶意大部分是不露脸的,是在心里的,尤其是中国人,何况,其实大家大部分人都很善良。同事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大部分人,应该是感到惋惜。
(二)冷漠吃瓜型
刘梅要跳楼时,在她的QQ空间说了要自杀的话,她的昵称是鼠妹。
原文:
……然后宣布自己不想活了,而且公布了自己准备自杀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翌日中午,地点先是定在大桥上,她计划跳河自杀。有网友劝她别跳河,说是大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应该找个暖和的地方自杀,说自杀也得善待自己。她问这个网友怎么才能暖和地自杀,这个网友建议她买两瓶安眠药,一口气吞下去,裹着被子做着美梦死去。别的网友说这是胡扯,医院次只会给她十来片安眠药,她要攒足两瓶的话,自杀时间起码推迟半年。她表示不会推迟自杀时间,她决定穿上羽绒服跳楼自杀,地点定在她地下住处出口对面的居民楼的楼顶,她说出这个居民小区后,有两个住在那里的网友求她别死在他们家门口,说是会给他们带来晦气的。其中一个建议她想办法爬到市政府大楼顶上往下跳,说那样才威武,其他网友说不可能,市政府门口有武警把守,会把她当成上访的给拘押起来。她最终选择鹏飞大厦……
我看完感到离谱感扑面而来。在我的认知里,正常网友会告诉你,小妹妹,别自杀,世界特别美好,值得你继续奋斗。
即使有人会这么恶意,也一定是少部分没家教没公德且自己生活没希望了的可怜人。
(三)有钱人有罪论
全书里面有钱的人,包括小配角们,全都不是什么好人。
第一种是李青再嫁的男人,出去包小姐,隐瞒自己性病,最后还跑了。这跟一开始的那个侃侃而谈的有志青年完全不符,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有了钱。
第二种是伍超和刘梅出去乞讨,所有人都不理他们,他们站在饭店门口等人打包出来,原文里说居然所有人都不打包,因为有钱人不屑于打包。他们找人讨要面包,所有人都拒绝了,直到遇到了一个打电话的富商,富商还流氓一样跟刘梅说要她甩了伍超这样的穷小子跟着他,说刘梅的漂亮才是无形资产,一副流氓的样子。
最后,被羞辱了一番的小夫妻得到了两个小面包。
第三种是用刑逼人认罪的警察和草菅人命的医院。
总之,没有好人。
三、死亡之后,乌托邦的美的强烈对比
“我”死亡以后,遇到了之前所有受苦的人,他们在“死无葬身之地”重获新生。
这也是我觉得无比好笑的地方,有两个仇人不仅成为朋友,而且还是好朋友,连一个要另一个别等他了先去火化,另一个说:“我们的棋还没有下完呢。”
我:?
其它我就不说有多好了,给一段原文大家体会一下。是刘梅(鼠妹)火化前大家为她祝福的场景。
原文:
苍老的骨骼说:“那边的人知亲知疏,这里没有亲疏之分。那边入殓时要由亲人净身,这里我们都是她的亲人,每一个都要给她净身。那边的人用碗舀水净身,我们这里双手合拢起来就是碗。”
苍老的骨骼左手提着那片湿润的树叶,右手擦着眼睛走去,似乎是在擦去告别亲人的泪水。其他的人也像他一样,双手合拢捧着树叶之碗里的河水走到鼠妹那里,双手分开洒下净身之水。他们跟随这个苍老的骨骼走向远处,犹如一-条羊肠小道延伸而去。有的左手提着树叶,有的右手提着树叶,树叶在微风里滴落了它们最后的水珠。
……
身上长满青草和野花的鼠妹,听到夜莺般的歌声在四周盘旋,她在不知不觉里也哼唱起了婴儿们的歌声。鼠妹成为一一个领唱者。她唱上一句,婴儿们跟上一句,她再唱上一-句,婴儿们再跟上一句,领唱与合唱周而复始,仿佛事先排练好的,鼠妹和婴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
这里也有一段写得很触动我:
刘梅要火化了,她要去她的墓地了,她说:“我在那边走在街上,他们回头看我;到了这里,你们也回头看我。”
她穿着跳楼死的时候,有人给她换的另一条裤子,很大,被这里的人改成了裙子送给她,大家说:“你的殓衣拖在地上,看上去像婚纱。”
我: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自闭了。
由此可见,余华老师写的人间有多么不堪,死亡后的乌托邦有多么美好。
四、感想
我看完书,就感觉自己得立马写下这些感想分享发泄一下,因为我太难受了。
无法否认,余华老师这本书真的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没钱很苦。而且也描写了很多很多小人物,他们都是社会上常见的一员,在不断地挣扎,直到与世界错过。
但书里有很多地方,我都觉得,我看到的世界,并不是这样的。人间确实有很多苦难,但也有很多真情,有很多挫折,但也有很多机遇。
世界是辩证的,我高中政治忘完了,但是我一直相信马克思的这句话。因为事实确实如此,有利就有弊,有好就有坏,我们活在世界上应该是在辩证的善恶里沉浮,做出合适自己的有利选择,而不是永远在单方面里挣扎或享受,做出的永远是单方面影响的选择。
再者,我们一方面一定要抵制金钱观的腐蚀,但也要明白,在适当的金钱观下,人们的普遍素质是越来越高的,在你痛苦、害怕、无助的时候,不是会有更多人嘲笑你,而是会有更多人变得有能力去帮助你。
只有你首先对世界充满了希望,你才会知道,乌托邦也并没有你想象地那么美好。我们在学会大笑的前提,应该是学会适应摔倒和哭泣。
史铁生有句话说: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乌托邦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反抗恶意,拒绝恶心,咒骂恶意,同时也要明白它存在的价值,这样能够帮我们更好地清醒理智地活着。
(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