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想激励孩子,让他们更努力,或者不顺心的时候拿孩子当出气筒。
当父母对孩子冷嘲热讽时,其实也是潜意识中他们在试图削弱孩子逐渐独立的部分,从而保证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紧密联结。在中国独生子女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孩子所承载的来自父母的期待可能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要多的多,父母对孩子期待的越多,带给孩子的压力也越大。
父母的恐惧也会越强烈:首先是越少越怕失去,对于这唯一的一个孩子,有一天他长大了,父母就要重回空巢状态,这对于之前几十年一直把照顾孩子当成事业来做的父母来说,孩子越大,也意味着他们离”失业“越近。
为了抵御无人可照顾的无用感,父母可能会在无意识中去贬低孩子的能力,限制孩子的独立,从而保证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照顾之下,也就保证了父母的价值感。其次是父母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压力会让父母对于有足够的竞争力有强烈渴求。
而当他们自己在生活中受挫的时候,他们就会本能的将期待放到孩子身上去,希望孩子更有能力,这样就不必重复他们所感受到的艰难。实际上这是他们将自己身上无力的部分投射给了孩子,他们担心孩子能力不足其实是来自他们对自己的不认可,这样,当他们责备孩子不够好时,孩子就担负起了那个”不好“,这样,父母就不必去面对自己身上不好的部分了。
这种情况下,孩子实际成为了家庭中的替罪羊,为整个家庭担负起”不好“的责任,从而其他人成为好的,尤其对于不健康自恋的父母,他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补偿自己脆弱的自恋,所以父母会经常对孩子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