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与婚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值得谨慎思考的问题。幸福的婚姻各有各的美好,不幸的婚姻却是不幸得花样百出。而婚后生活幸不幸福,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取决于婚前的考量。门当户对、三观一致,即使是在那盲婚哑嫁的时代,这两点在婚姻中都尤其重要。如果一段婚姻中缺少了这两点重要因素,会怎么样呢?50年前,那个因一句玩笑话而负气嫁给农民的女知青白启娴与她的丈夫毕振远之间的婚姻,便是缺少这两点因素的典型。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人们总是对婚姻和爱情有着无上的向往与期盼,女子想嫁一个英武不凡的好儿郎,男子想娶一个温柔贤惠的美娇娘,这是人们古往今来一直不曾改变过的愿望。但是愿望与现实,总是隔着一段难以跨越的距离。有人得偿所愿,有人却只能与将就的人凑合半生,然后对旁人艳羡无比。
其实一生中能遇见一个三观相合的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要结合的两个人,即便三观不一致,也不能有太大的差距。而白启娴与她的丈夫毕振远之间,却是完完全全的门不当户不对,其二人的三观想法,更是天差地别,毫不相同。
白启娴是负气嫁给毕振远的,只因为当时大队上的农民开玩笑说了一句“嫁个农民你行吗?那才是真正的结合!”,脑子一热和毕振远结了婚。从说亲到登记结婚,期间不到十天。这样匆忙的婚姻,让双方都没能好好了解对方。白启娴不了解毕振远的为人本性,毕振远亦是不懂一个大学生的眼界与才识想法,两人在双方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草率结婚,那么,他们最终的结局到底如何了?
在外人看来,夫妻二人一个是在城市中家庭条件不错的大学生,一个是贫苦出身文化不高的农民,这样不般配的结合就像是一场笑话,而那些人,也等着在看他们的笑话。然而,这个时候的白启娴,并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踏入了一个无尽的痛苦深渊。
从一个满身光芒的女大学生变成乡野农妇,白启娴多多少少都有些不适应,而婚后她与丈夫又因为文化差异巨大的原因,常常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争吵不休。白启娴终于受不了这样喋喋不休的争吵,向法院递交了离婚申请,后因孩子的原因放弃。
因为长久的劳累与忧心,白启娴的身体每况日下,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白启娴检查出了慢性肾炎。这场病无异于在她本就难行的生活上雪上加霜,但她也只能在这压抑的现实中继续艰难前行。
结语
1982年11月,白启娴这痛苦的一生,终于落下帷幕。在一次意外之中,她离开了人世。她这一生来去匆忙,终年不过才39岁,其中十余年好似都在痛苦的深渊中度过。除了外在因素,女知青白启娴本人也需要为这桩悲剧负很大的责任。在面对他的善意或者是恶意的嘲讽时,人们更应该保持理性,而不应该让自己被怒火冲昏头脑,不然往往容易做错误的决定。如果当初面对那些玩笑话,她能够一笑而过,或许结局会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