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爆笑笑话 -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江东,是怎么变成吴侬软语“温柔乡”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江东,是怎么变成吴侬软语“温柔乡”的?

秦汉时期的江东,指的是安徽、江苏等地段的长江以南地区。因为这一片区的长江以南地区,在长江的东南方向,所以又被称之为江东。而长江的西北方向,又被称之为江西。

由此可见,如今的江苏以南、皖南、浙江等地,基本上都是江东的范畴。项羽本人是江西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宿迁人。项羽的故土是楚国,而江东地区曾经也有楚国的一部分。所以在反秦起义的时候,项羽前往江东招揽子弟兵起义。那么过去战斗力十足的江东子弟兵,为何到现在成了吴侬暖语的温柔之乡呢?

一、东晋王朝南迁,江东地区从此莺歌燕舞。从项羽那个时期,一直到三国时期,这几百年里,江东地区的百姓战斗力都是相当强悍的,完全不输当时的北方人。项羽时期,江东八千子弟兵跟随项羽,将整个秦王朝给推翻了。此后项羽又做了楚霸王,战斗力是当时的最高水平。西汉吴楚之乱的时候,也是以江东子弟兵为主。

当然,这是一场不义之战,为了吴楚等七国诸侯王的利益,破坏了和平的生存环境。孙策起兵以后,横扫整个江东。此后孙权以江东为基业,带领江东子弟兵,在这里开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东吴帝国。一直到孙权开创的东吴帝国,江东子弟兵的战斗力都是不可小觑的。曹操雄兵数十万,身经百战,多次南下都无法战胜江东,可见这里的战斗力如何。

不过西晋王朝一统天下以后,仅仅过了50年时间,天下再次大乱。五胡南下,占领了大片北方地区。无奈之下,晋王朝的宗室只能南迁。帝遣使谓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腾当归于琅邪,以避贤路。?辛未,大赦。敦乃自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封武昌郡公,邑万户。丙子,骠骑将军、秣陵侯戴若思,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武城侯周顗为敦所害。---《晋书》

在权臣王导、王敦的帮助下,司马睿在建康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晋王朝。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地区,司马睿虽然是开国皇帝,可是手里的权力有限。真正的朝政大权都掌握在王导和王敦手里。那么司马睿这帮朝臣只能在这里享受生活了,江南地区真正莺歌燕舞开始的局面,那就是司马睿执政期间开始的。

江东子弟兵的战斗力即使存在,没有一个像样的领导作为总指挥,那他们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战斗能力。此后江东地区更是成了避难场所,隋朝建立以前,整个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政权始终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局面,隋朝更是由北周政权演化而来。

二、宋王朝南迁,江东地区成了躲避战争的好去处。隋唐时期,江东地区成了著名的风月场地。来这里流连忘返的才子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隋炀帝本人,也挖了一条大河,乘着龙舟来这里游玩。唐朝的大诗人杜牧曾经留下一首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实指的就是江东地区当时的风月场景。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江东地区的弱势其实已经完全暴露了出来。没有一位项羽、孙策那样的领袖,数百年来蛰伏的生活,早就磨掉了江东子弟的战斗力。南唐、吴越等国根本就不足以和强大的赵匡胤军团相抗衡。最终李煜不断自降封号,都抵挡不住灭国的厄运。

吴越国主钱弘俶也只能纳土归宋。从此北方军团完胜江东子弟的局面,算是彻底形成了。这还没完,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走以后,北宋宣告灭亡。

赵构在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这本身是江东子弟兵再次耀武扬威的时候。好不容易出了个岳飞这样的领袖人物,可是赵构集团不愿意北伐。马进陷江州,守臣姚舜明弃城走,端明殿学士王易简等二百人皆遇害。己酉,岳飞引兵之洪州。金人犯扬州。谢向率范汝为讨平建阳贼刘时举。金人犯秦州,吴玠击败之。庚戌,又犯西宁州,守臣俱重迎降。---《宋史》

甚至连岳飞的脑袋都搬家了,南宋集团一直以委曲求全的姿态,向北方的金人邀宠。最终虽然躲过战争,保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却也为南方政权的灭亡,带来了隐患。自此南方人会打仗的真的是越来越少,战斗基因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消耗,基本上也都荡然无存了。

三、明清两朝,江东地区成为赋税重地。元朝建立以后,江东地区就更别说了,地位低下到了尘埃里。当时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度,第一等人是蒙古人,第二等人是色目人,多数是西域人,第三等人是汉人,这里的汉人指的是北方汉人以及契丹人、女真人。第四等人才是南方的汉人和少数民族人。

由此可见,从陆秀夫带着小皇帝跳海以后,其实整个南方地区有气节尚存的人已经非常稀少了。这个时候的江东地区,彻彻底底成为了元朝的奴隶,根本没有任何训练战斗力的可能。不断打压之下,江东子弟也只能沉沦了。元末明初一场又一场大战,使得江东地区人口锐减,明朝建立以后,不得不从四面八方借调人口前来填充。

凡附籍者,正统时,老疾致仕事故官家属,离本籍千里者许收附,不及千里者发还。景泰中,令民籍者收附,军、匠、灶役冒民籍者发还。其移徙者,明初,当徙苏、松、嘉、湖、杭民之无田者四千馀户,往耕临濠,给牛、种、车、粮,以资遣之,三年不征其税。---《明史》

明初的大移民政策,使得不同文化的人全都混居在一起。此后明朝实行户籍制度,每个人身上都烙上了相应的户籍。比如说军户,那么你家世世代代都是当兵的,民户就世世代代种田,明朝对人的管控是史上最为严格的。你一个打铁的想要回家种田?在明朝是不可能的。

而江东地区的百姓,大多以民户为主,要么种田、要么养蚕织布。与军旅生涯基本没了联系。此外,整个明清六百多年,江东地区都是赋税中地。也就是说这里的经济相当发达,经济发达的情况下,百姓的小日子自然也比其他地方要好,不过同时也造成了江东子弟贪图安逸生活的人生态度。

总结:群体的性格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其实每个地区的人都有大致的性格特征,东北人好爽、江浙人儒雅、湖南湖北人勇敢、四川人热情,这些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一个地区的百姓不可能所有人性格都一样,而是整体来看,多数人处于这种状态罢了。

江东子弟,从秦汉时期的能征善战,到南北朝时期的莺歌燕舞,再到明清时期的安贫乐道。这其实就是一条历史研究线路,不同的历史环境,造就了江东人相应的历史性格。以至于到了现在,江东人依旧延续着明清时期的性格特征,当然群体性格不能总领个体,个体性格也不代表群体。

参考资料:

《晋书》《宋史》《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