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几百年以来,深受无数读者的喜爱。作为传世经典,《水浒传》获得了历代文人学者的高度评价,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上屹立不倒。然而,如果我们细读《水浒传》,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错误和漏洞,而且很多都是一些低级的错误和漏洞。老实说,在地理位置的考察上,作者施耐庵就显得有些马马虎虎。也因为他的马虎,导致《水浒传》闹了不少笑话。
比如在“大闹华州城”这一回中,施耐庵在地理位置上犯的错误,就着实令读者哭笑不得。鲁智深想念史进,独自一个人到华州去寻他,结果因打抱不平,被华州贺太守逮捕入狱。宋江为了营救鲁智深,出动七千大军,沿黄河北上,大闹华州城,开创了人类自有战争以来的第一大奇迹,也是《水浒传》第一大神话,比公孙胜的呼风唤雨更加神话,比罗真人的法力无边更加神话。当然,也更加不可信!
梁山的两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第一次是一二百人化装去江州劫法场,然后千多人分五批回梁山。虽然来回六千里路,但因为当时宋朝的主要敌人是辽、金,主要军事力量都布防在黄河沿线,江南的布防比较松懈,晁盖和宋江所带人马也不是太多,经过化装姑且说他们有侥幸成功的可能。所不可信的,主要是三千里奔袭,人人都不骑马,只是步行,居然只用了几天时间,创造了一天走几百里路的历史上最快急行军纪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或曰笑话,是因为施耐庵根本就不知道从梁山到江州究竟有多远。
第二次是七千人马,从梁山出发沿着黄河上溯,到风陵渡老潼关改溯渭河到华山脚下。实际上,这次军事行动,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北宋末年的局势,黄河两岸,有宋军和辽金军队严阵以待,布防十分严密。这一路上,要经过多少州府,能不能容许这支人马自由来往且先不说,单单要想经过开封北面设防最严密的“京畿地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自古以来那么多军事家都无法越过的潼关天险,守将怎么可能会放一支七干人的大队伍通行无阻?只怕还没有到达开封,就已经被各路军队吃掉了。何况七千人的后勤粮草供应,怎么解决?另外,这七千人马是一支救兵,只能绕着城池走,没有时间去攻城。退一步说,即便往西走是万幸钻了防军的一个空子,胜利东返的归途,恐怕就不可能有这种万幸了。
梁山好汉要是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在大宋的版图上如入无人之境,宋江还会忠心耿耿,报效朝廷,只反贪官而不反皇帝?恐怕他早就率领大军攻进皇宫,取皇帝而代之了。再说这次军事行动,主要依靠计谋取胜,七千人马基本上没派上什么用场,等于是白走了一趟。
这里,施耐庵就犯了一个地理错误。他在《水浒传》第一回中说:少华山,在华州华阴县;而在“大闹华州城”这一回中,却说太华山在华州。其实,施耐庵正好说颠倒了。
华山,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又叫太华山,位于华阴县南面,北临黄河,南接秦岭。因“远望之若花状”,而古文“花”、“华”相通,故名“华山”。
少华山,在华州城东南七公里,主峰海拔1664.4米,东面和太华山遥遥相对,因此名叫少华山。太华山和少华山,并称“二华”,都是中国的道教名山。
由于施耐庵把太华山和少华山的地理位置搞错了,以至于“大闹华州城”的故事叙述也相应地乱了套。例如,宋江等人要拦截宿太尉,不应该在华州附近的少华山下,而应该在华阴县附近的太华山下。再说,少华山是一座十分陡峭的山峰,根本不可能作为山寨,更不可能骑马上下。
除了这一处地理错误,小说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错误,我们不妨再举一例。比如史进前去延安府寻他的师父王进,就是一场漫无目的追寻。从华阴县到延安府,最便捷的路线是顺着洛河往北走,两地相距四五百里,如果路上不耽误,几天就能走到延安府。但史进没走到延安府,却饶到渭州去了。渭州在华阴县的西面,从华阴县到渭州,先要向西沿着渭河上溯,再沿着泾河往西北上溯,近千里行程。对照地图,我们会发现,华阴、渭州、延安三地呈一个三角形,从华阴县到延安府,是永远也不可能经过渭州的。
《水浒传》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地理常识错误,一是因为作者施耐庵缺乏地理之地,二是因为施耐庵手中没有地图,无法考证,只能胡写一通。当然,这些常识性的地理错误,并不影响《水浒传》的文学成就,我们在阅读时,大可以置之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