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这两年最火的城市是哪个? 当然是杭州了,火得连大上海也要侧目。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傅蔚冈老师最近就有篇妙文,文章言简意赅提了个观点: 「今后上海将是一个宜居城市,成为杭州的后花园。」 照傅老师这意思,魔都以后就不再是魔都,得把这头衔让位给杭州,简称「杭魔」。
作为一个户籍在杭州的本地土族,坦白说杭州的确很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景区大多免费,创业创新氛围挺不错、政府服务意识好办事效率高、移动支付之城、公交车让行人。在网络上说杭州好的人更是多如牛毛,杭州哪儿哪儿都好,房价便宜、空气好,有阿里、有网易,妥妥的完爆北京,更别说什么广州了。而说杭州不好的人时常被口水淹死。
甚至形成了一个「杭吹」群体。杭吹们360度各种无死角的吹。吹完G20吹亚运会,吹完空气吹房价,反正就是稳坐一线感。活脱脱小三上位既视感。
杭吹都是有多套房,希望杭州欣欣向荣向一线城市迈进的。很多本地杭吹,其实是有房与没房的斗争。一切功利的吹捧,实际上都是城市发展与营销宣传的脱节,都将是速朽的。
杭州本来是不错,但是「杭吹」的出现,让有些人开始反感。
「2014年10月雾霾很严重,当在鸟巢看到戴着防毒面具跑马拉松的人群从身边冲过,我告诉自己是时候离开了。」David说,感觉北京曾经滋养自己的成分在一点点干枯,而在那时,逃离北京也成了身边好友的选择,去大理去青岛或者去国外生活。2015年夏,他离开生活了十年的北京来到杭州。
杭州与想象中山水间游乐的江南文采生活不同,「很多东西都是表面的精致,内在的骨没有,就得了个形。」于他,更痛苦的是,对互联网科技公司高速迭代的工作节奏与工作到凌晨的熬夜方式并没有准备好。「即便如此,江南两千年文采风流浸润,一片湖山胜景,杭州也足以终老。」他做起了freelancer,往返于上海和杭州,得了俩城市的好。
这是我诸多杭漂朋友中的一个故事。当然,也有人说,喜欢杭州的慢,可以周末去景德镇做个陶,或者就在莫干山脚下徒步晒个太阳;也有人说,喜欢杭州的创业氛围,在梦想小镇、云溪小镇可以找到同路人,280元一个共享办公位,便宜;喜欢购物的人说,江浙沪包邮,要比北方供暖更有吸引力。反正,杭州哪里哪里都好。
「全款的往里走,按揭的不要堵在门口,公积金的把小黄车挪走。」这是今年杭州楼市里流行的一个段子,付款能力成为开发商筛选客户的重要方式。之前,滨江江边的房子的均价维持在2万左右,文二路附近的龙湖唐宁one均价也在3万。但G20之后,以及在「拆迁」的加持下,滨江稍微好些的房地产开发商,好点的地段,其房价翻倍。更为关键的是,很多要求买房者全额付款,全额付款成为最低门槛。我一个朋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板块说,这几个楼盘闭着眼买。
钱不是身份的象征,全款买房也不是,拥有多套房子才是。现在只要随便打一辆滴滴,总能遇到一个教你怎么买房,当然他会先告诉你,他已斩获几套房子了。然后告诉你,自己是如何躲过国八条,躲过限购,顺利买了这些让他暴富的房子。之后,他会悄无声息地告诉你,杭州哪里哪里规划好,哪里哪里未来发展无限,劝你在杭州买个房。
要是遇到司机是拆迁户,他会告诉你,在市区他有多少房子,郊区有多少房子,甚至告诉你,姑娘,杭州是一线,可以考虑嫁给萧山的男人,不愁房子,衣食无忧。我每每听到这时,就会礼貌回一句,师傅,我是富阳的。都是拆迁户,相煎何太急。
哪怕我走到上海大街上,遇熟人,他们跟我打招呼的方式也变了。原先会问,现在工作换了没?现在问的是,你买到房子了吗?要是我对嘴回问一句,那你在杭州买了么?多数答案是,买了。当然,我身边的人,都开始在杭州交社保了。他们说,上海杭州就这样了,但杭州还在上升,得先占个坑,不能等到杭州房价如上海杭州一般,才来。
杭州好得要膨胀,看得我觉得这球要炸。
我有时挺同情这些在杭州有多套房子的人,他们得拼命做杭州的宣传大使,杭州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他的钱财安全,身家性命。但要是这样就把杭州往宇宙中心吹,这戏就演的有点过了。
前段时间,杭州把临安撤县设区了,市区面积从4000平方公里扩张到8000平方公里,不少自媒体开始惊叹杭州市区面积超越了上广深宁,杭州俨然是一线城市。对此,有人说,单纯看面积是没有意义的,否则重庆早就是全国第一了;单纯看规模也是没有意义的,河北省的经济体量超过香港了,但影响力和香港不在一个次元。
但有人反驳到,不要规模,要看影响力。杭州走得是硅谷路线。硅谷有Uber连接了全球400多座城市、几千万名司机和数以十亿计的乘客;Facebook连接了全球四分之一人口;Google的Android系统连接了全球40多亿部智能手机……杭州有淘宝天猫和支付宝,链接的人以及影响世界的程度,不言而喻。在他们看来,至少在亚洲,杭州是最接近硅谷、也最有机会成为硅谷的城市。
不止。在这些人眼里,上海也得成为杭州的后花园。这一想法来源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从战略意义上讲,「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已然等同于津京冀一体化战略,一带一路战略。
这时,浙江就提出了「环杭州湾大湾区」,并在最近获得了上海的认可。11月初,杭州举办「2017杭州湾论坛」,显示杭州在主导中国第二个湾区经济带上的雄心壮志。
就这点,舆论就开始炸锅,既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意味着「香港、广州成为环深圳城市」,就此推理,随着「环杭州湾大湾」的发展,那么上海也将成为「环杭州城市」。而坊间有人说,上海现在已经成了杭州的「后花园」。我一个蚂蚁金服的朋友说,每到周五下午,公司会有数十台员工大巴从杭州开到上海,因为家在上海的员工太多了,「在杭州打拼事业、回上海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上海人的生活方式。
有些杭州吹压根看不上上海,他们把眼光看放到了国际,说,杭州还将成为与东京、纽约齐平的巨型城市。其吹嘘依据是,「环杭州湾大湾区」的潜力要远远大于「粤港澳大湾区」。
他们认为,在港口资源上,珠江口湾区坐拥香港港、深圳港与广州港三大世界级港口,杭州湾则坐拥上海洋山港与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港。论总的集装箱吞吐量,二者基本相当,论货物吞吐量,杭州湾的港口群甚至还超出珠江口不少。
在两个湾区的本土企业家比重上,江浙沪一带绝大多数的顶尖企业家,大抵出生地或籍贯都在这个范围,马云、郭广昌、丁磊、宗庆后、鲁冠球等等。而活跃在粤港澳的企业家,更多的是外来者,近的如潮汕的李嘉诚、马化腾,而任正非、王石、许家印、雷军、董明珠、张小龙,则都不是广东人。
无疑,杭州就是无敌宇宙中心。
看过水军对明星「捧杀」和「棒杀」的行为的,还看到遭此待遇的明星销声匿迹的人,估计挺害怕杭吹们的表现。吹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惨。
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里,杭州没有和上海并列,而与合肥为伍。这意味着什么呢?
最后,想说:
杭州吹们,请高抬贵嘴,放过杭州吧。
杭州是我家,祝杭州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