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爆笑笑话 - 乾隆回刘墉家看笑话第几集

乾隆回刘墉家看笑话第几集

我想再次重复一句话:影视是文艺,不是历史。这个历史只是编剧编的。在历史上既没有这回事儿,编剧的这个故事更看低了乾隆、和珅的智商

(1)《宰相刘罗锅》第35集大概介绍

这一集的内容出自《宰相刘罗锅》第35集,说的是乾隆作为太上皇时期,向群臣说自己还要好好地扶一下嘉庆,我们的天下路漫漫呀。借着刘墉出来辞职,乾隆很急迫地问嘉庆留不留,去不去。嘉庆说留,但见乾隆的态度又有些迟疑。

这时,乾隆说宫灯歪了。以和珅为代表的大臣们纷纷表示歪了。然后,乾隆让和珅去把“很正”宫灯“扶正”,和珅问乾隆怎么扶。乾隆说“你不是看着歪了嘛,该怎么扶还不知道”。乾隆一听,把宫灯弄得歪了。乾隆表示赞许。嘉庆也表示,这时候就正了。

(2)编剧低估了乾隆和和珅的智力:论和珅受宠并非只会溜须拍马

编剧编写这段故事,比照的就是秦二世时期的“指鹿为马”。

一者,告知嘉庆我在,天下就是我的;

二者,告知谁是奸臣,为后来嘉庆倒和珅做一个剧情铺垫。

历史上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从情理上说,和珅作为当时满族官员中工作能力、汉化程度比较高的大臣。例如他临终前写的《绝命诗》就很不错,其曰: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撇红尘。

他时唯口安澜日,记取香烟是后身。

最重要的是,在和珅的职场生涯中,乾隆交给他的光明正大的、阴险背人的各种事儿,和珅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可以说,和珅被乾隆信任,不仅仅会溜须拍马,其工作能力也颇高。溜须拍马的人很多,但能干事儿的人并不多。

和珅不会那么傻、那么做作地去迎合乾隆。同时,也过于低看乾隆的能力和智商,乾隆不会也不需要当着大臣的面儿去敲打嘉庆。这不是让后人、让大臣们看出他是在揽权、恋权嘛。作为太上皇,他知道什么叫丑。所以,公开压迫皇帝是不可能的事情。做了六十年皇帝的他更不需要让嘉庆明白,他的爹的权利和威望仍然在他的头上。

(3)刘墉在嘉庆上台后,也没有辞职。1786年后他被整得意志消沉、混日子而已。

刘墉寿享84岁,直到嘉庆九年才去世。绝对高寿呀。刘墉之所以受到提拔,主要是其父非常受乾隆喜欢。刘墉参加科考也是因为其父刘统勋的关系,在31岁(1751年)的时候,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会试、殿试,因二甲第二名排名,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也就是说,他越过“考举人”的乡试。甚至他就没有参加科举会试之前的阶段。

当然,也有论者否认这种观点。

本文对这个问题不展开讨论,只是说他并非影视剧中说得那么厉害。在与和珅的斗争中,他与纪晓岚一样根本不是和珅的对手。

1755年,刘统勋被捕下狱,其后无罪出狱任刑部尚书。从那一年开始,乾隆让刘统勋去外地挂职锻炼。

和珅生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崛起于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因为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腐案得利开始走红,成为四库全书馆正总裁。

刘墉调回京城也是因为他的父亲。1773年刘统勋病故,三年服孝期满,1776年刘墉被乾隆调回京城,他被任命为四库全书馆副总裁。1780年,再次被调往湖南任巡抚。1781年,再次调回京城在监察部门任职,还是在和珅主管之下。

1783年,刘墉担任直隶总督,但直隶总督这个差事儿不好当,离京城太近,皇亲国戚、亲王贝勒、高官太监谁不在京城周边搞营生呀,因此,直隶总督必须要八面玲珑。刘墉在这方面得罪的人应该不少。1786年以后,刘墉就开始倒霉了,经常出错误、被申饬。

几乎年年被打击,例如1787年,刘墉把与乾隆的谈话泄露,被申饬后免去大学士职务。其后又因为主持祭拜文庙行礼被参劾。

1788年,乡试舞弊案爆发,作为主管官员被弹劾。

1789年,上书房工作人员经常不上班,被申饬降职为侍郎。

1793年,会试任主考,阅卷安排错误,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申饬。

嘉庆元年的1796年,嘉庆向他询问知府戴世仪能力如何,刘墉胡乱地认可,结果受到申饬。

1797年四月,刘墉被指责为不肯干事儿、懒散,现在实在没人了,不得不提拔你做体仁阁大学士,进入内阁。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乾隆病逝(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后,三月刘墉被任命为负责案件审理的官员。之后三年,迎来刘墉的政治高峰期,不但担任会典馆正总裁,嘉庆离京期间主管朝政一切大小事宜。直到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05年1月24日)病逝,刘墉一直在勤恳地工作着。

这时,我们想必就应该知道:为什么1786年以后,刘墉不认真工作?因为他斗不过和珅,又不想与和珅同流合污,只好消极怠工,希望乾隆赶他走。但问题是,乾隆、嘉庆都不想。特别是嘉庆反而特别倚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