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条军舰显得特别不协调。头重脚轻:重心偏高一直是“博罗季诺”级的心病。
副炮布置不合理:除了4门在舰艏的其余都布置的特别靠近水线部位。偏偏由于重心高军舰转弯时倾斜特别厉害,演习中甚至出现了副炮炮管里灌进了海水的笑话!
“博罗季诺”级的防护体系比以前任何一条战列舰都要复杂。但是防护能力却特别差,甚至不如皇太子号!-----该死的高重心惹的祸啊!延伸到艏艉的主装甲带,也同时向上包裹了炮塔座圈以及供弹井等要害部位。炮塔完全装甲化,副炮适度防护,而位于水线和船艏炮适内的75毫米炮,也拥有至少能抵御炮弹破片的适度防护。由于吨位的增加,其防护也不必像以前的“波尔塔瓦”级那样缩手缚脚了
就其装甲厚度而言,可以说是俄国战舰中前所未有的,不是因为其如何的厚、而是因为以传统的标准,实在是薄的吓人!两个主炮塔之间的舷侧装甲带厚度仅7.5英寸(190毫米)、艏艉装甲带为100毫米,全舰装甲最为坚固的主炮塔和指挥塔,也只有10英寸(254毫米装甲)提供保护。这种程度的装甲防护,在以往动辄14(356毫米)、16(406毫米)甚至18英寸(457毫米)舷侧装甲的时代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博罗季诺级”在水下 安装上了防护隔舱。这些在受到鱼雷或者水雷袭击时,能破裂进水以减低爆炸对于船体伤害的隔舱,使军舰在遭到水下破坏时,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此外按照当时时髦的方法:煤舱也是额外的防护!
但是,“博罗季诺”级内部豪华的装饰是防护上一大败笔:军舰内大量的木材,地毯,壁毯和油画在被命中后立刻会燃起大火。而且沿袭自法国的司令塔也被实践证实只会找麻烦:日军炮弹的轰击直接造成了司令官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中将的受伤。这其中,设计不合理的司令塔难辞其咎。
博罗季诺”级最终被证实是沙俄海军一次冲击世界顶尖战列舰水平的失败。好多貌似合理的布置:如司令塔,复杂防护体系和大量副炮在战争中被证实不堪一击。这直接宣布了法国式战舰设计的失败。同时对于军事装备设计者来说也是不错的警示教材:军事装备设计脱离了实际只能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