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话有道理。
不打断别人说话是对对方起码的尊重。无论在工作场合,还是在生活当中,都应该倾心聆听对方把话讲完。这样,既能给对方以充分的尊重,又能够展现自己的风度与涵养。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争辩或者是类似于谈判,让对方把话讲完,不单单是体现尊重,而且还是一种智慧。即使意见不一,也不要急于争辩。唇枪舌剑争论不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倒会越扯越远,于事无补。人常说,言多必有失。当对方把他所要说的话全部讲完之后,你也就思考出回应的对策,从容不迫地道出自己的观点
或者是遇到需要你解决问题的人,情绪激动,言辞激烈,那也要听他把话讲完。等他发泄一通之后,或许沟通起来要方便一些,你的话他也就能够听得进去了。
至于在生活当中,大多都是熟人或朋友之间相互聊天。往往有些人善于表达,或者就是喜欢表达。那也应该虚心倾听对方把话说完,不要打断别人说话。否则,会让对方觉得没有面子,而周围的人也会觉得你缺乏涵养。如果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倒会搞得场面尴尬,气氛紧张,失去了交流的初衷和本意,甚至于不欢而散。
如果遇上一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喜欢说话的人,不妨学一学我小时候在村里听到的一位老主任的故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岁末年初,县里都要召开?三干会?。也就是县、公社和大队三级干部会议。当时我们公社有一位年轻干部喜欢讲话,每逢会议,则长篇大论,而且不用讲稿。
有一年县里?三干会?闭幕之后,各个公社都要召集各大队干部简单布置一下,然后各自带上铺盖赶回家里。可是我们公社的这位干部一讲起来就没完没了,一直讲到天黑,那时屋里也没有灯,不像现在用电方便。
他越讲兴致越高,因为下面鸦雀无声,便以为大家听得认真。后来听到打呼噜声,正要发火,却发现人都走光了。觉得这位村干部尽管打瞌睡但仍坚持听会,就问到,你怎么不走?老主任回答说,你坐在我的铺盖卷上,我走不了。虽然是笑话,但也是老主任的涵养与智慧。
其它人悄悄离开,虽说不应该,但总比当面打断领导讲话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