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兽谱》是乾隆年间由清代官方主持编修的权威动物图鉴,它历时十一年才编撰完成,其画册之精美、涉及知识之广博让人惊叹。在每册的开篇第一幅画,都钤有“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等印,每册最初和最末还开钤“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玺,可见乾隆皇帝经常把这本书留在手中把玩,直到做了太上皇也没松手。
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让要什么有什么的乾隆皇帝对它如此割舍不下呢?解答这一疑惑的机会终于来了,值此紫禁城建六百年之际,故宫出版社携手中信出版集团向我们推出了三册《故宫里的博物学》,其中就包括这本《兽谱》,不过它的名字改为《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兽谱》。
这本书收录了神兽、普通兽、异国兽三大类四十种,其中神兽的部分最让人好奇,它们源自于上古神话传说,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在帝王治国、人民生活里衍生出种种美好的期望,人们赋予了它们神性。它们深藏在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脉络中,在不同时代不同群体中它们都给予了我们共同的集体期待。
关于神兽,最尊贵的首推麒麟与龙、凤、龟四灵,而居四灵之首的麒麟更是“集美”的象征,它几乎囊括了我们所有的美好想象与愿望。
麒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龙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鹿蹄”),龙鳞皮,一角,角端有肉,黄色。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的优点全部集中起来放在了它的身上,它的身上承载了人们认为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那现在我们就以麒麟为例来探讨一下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及演变过程。
一、麒麟的文化渊源
《五杂俎》中载:“龙性最淫,故与阳牛人交,则生麟;与豕交,则生象;与马交,则生龙马;……然龙之见也,皆为雷、电、云、雾拥护其体,得见其全形者罕矣。”
由此可见,麒麟生于龙。真龙不得常见,麒麟更是少见。传说,麒麟是姬氏(周天子脉)的祖神,源自黄帝祖神应龙,是应龙血脉的主要分支之一,有诗云:“麒麟踏祥云,人间百难消。”麒麟与凤凰一样,名字是雌雄的合称,麒麟雄为麒,雌为麟。
麒麟据说是一种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的极尽仁厚之兽,所以大家把它封为四灵之首,也因为如此,它的宽厚仁德经常是与圣人连在一起的。
相传,孔子的母亲颜氏在巨野的麟山下休息,梦见麒麟入怀,醒来感有身孕。孔子降生之时,一只麒麟闯入孔家,它站在院子里,口吐玉书,上面写着:“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这就是麟吐玉书的由来,纪念孔子的文庙中经常会以此画作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道衰微,礼崩乐坏。在鲁国西境大野泽鲁哀公十四年春天,叔孙氏的车夫鉏商在打猎时捉到一只麒麟,《兖州府志·圣里志》载:“折其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
孔子感慨麒麟本是祥瑞之兽,自古以来只要麒麟出现,没有人敢伤害它,然而如今天下大乱,无明君在位,人们才会失去道德准绳,对神兽毫无敬畏之心,于是灰心失望,从此绝笔《春秋》。
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死,他认为是个不祥之兆,立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终于,孔在在绝笔《春秋》之后的鲁哀公十六年与世长辞。
孔子死后,人们都纷纷感怀孔子的功德,获麟绝笔的故事被广为流传。后世的人们就把孔子的“仁政”思想与麒麟的宅心仁厚结合起来,用麒麟来寓意政治清明,朝庭有爱民如子的好官。
二、麒麟文化内涵的历史演变
孔子之后,麒麟与为政联系了起来。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就曾在未央宫内建麒麟阁,而后,汉宣帝为嘉奖和表彰功勋卓绝的大臣,还令人在麒麟阁上绘制功臣画像。而到了清朝,麒麟的图案出现在了一品武官的补服上。
我们在《琅琊榜》上看到,梅长苏就被称为“麒麟才子”,可见麒麟不仅代表身份尊贵,还表示男子聪明绝顶,是人中龙凤。因此麒麟在民间又用来称呼小男孩,称他们为“麒麟儿”或“麟儿”是寄希望于他们以后辉煌的人生。
孔子因麒麟而降生,又聪颖异常,于是民间不生育的妇女渴望生到聪明可爱的孩子,就会求拜麒麟希望得以生子。具体做法是多年不生育的妇人每当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玩龙灯的人就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然后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民间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便是以麒麟为佳兆。
麒麟除了寄予了人们政治上的期待和繁育子孙光耀门楣外,居然还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如名著《红楼梦》三十一回中史湘云来到贾府,第一个问的人是宝玉,书中写道“林黛玉听了,冷笑道:‘她不会说话,她的金麒麟会说话。’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史湘云随身戴着的玉麒麟,不仅是她的护身符,也是暗示她婚配的一件信物。另在黄梅戏《女驸马》中,一对玉麒麟也是代表爱情的见证。
经过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发展,麒麟还成为了一种避邪之物,小孩子们所戴的长命锁之类的小玩意儿就有很多是麒麟状的。另外在建筑物上趋邪避凶,也常在屋顶檐角筑上麒麟雕像。
三、历史总是伴随着文化的进步和消亡
神兽,是上古时代人们最崇拜的吉祥物,人们相信只要它们出现,就会带来好运。因此,人们把那些神兽形象画下来,企盼它们出现,为大家带来美好的生活。
清朝时期,朝庭就把神鸟仙兽绣于文武百官补服上,祈求这些百官能像各种神鸟仙兽一样毫不藏私,坦坦荡荡为朝庭为人民服务。
因此清朝文官的补服上绣的是飞禽:一品为仙鹤,二品为绵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鸳鸯,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鸂鶒,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绣的是走兽: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狻猊,三品为豹子,四品为老虎,五品为熊,六品为彪,七品和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想到了一个词:“衣冠禽兽”,没错,这个词就出源于此。不过当时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却完完全全代表的是一个从政人士的荣宠,没有任何的贬义,能够有一件衣冠禽兽、能够做一个衣冠禽兽那都是非常荣耀的事。
但清朝朝廷后期腐败,有太多不配为衣冠禽兽的人,这样就渐渐使衣冠禽兽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变成了一个对人极尽贬损羞辱的词。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古典的文化和词语原有的意义都会在不断的演变中失去它原有的意义,或消亡,或变得生僻。
如孙俪经常演古装大剧,在片中各种典故都是信手拈来,却也会因不识“麟儿”而弄出笑话。孙俪于2011年生下等等,不少朋友寄来贺卡,上面都会写着“祝麟儿……”结果她却说,自己将来不知该如何向儿子解释,自己儿子的名字并非“邓麟”。网友得知后,纷纷指责她没文化,表示她应该再回去学学国学常识。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现在已经很少接触到麒麟这个词和这个形象了,我也只是在印象中模糊地记得它是一种与龙接近的神兽,至于是龙的别称还是一种有别于龙的神兽就不清楚了。直到看了这本《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兽谱》才知道,它是应龙所生的一种四脚兽。
在时代的进步中,有许多以前的文化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消亡了,而有些文化与时俱进衍生出了新的意义,如“网”,在过去指鱼网或像鱼网一样的织物,而今却是互联网、人际关系网等等一些看不见的实际联系。
所以,进步往往伴随着失去,传承也存在着更新。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知道过去古今的一切,就算你是一个被称为非常厉害的知识人。因此,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始终要以一种谦逊地态度来面对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只有我们认真学习了,继承了,才能够肩负起传承的责任,才能使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永葆它真正的精髓。
传承,要完完全全地浸润其中,要触到底、尝到味,只有真正继承了,才能传承。所以说,传承必须先继承。没有继承的传承不是传承,它只是一枝养在花瓶里绚烂的花枝,美丽不了几日就会枯萎,而真正的传承,它是一株枝青叶茂的树,虽花开不多,但它却拥有永远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