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想明白了,编剧或导演或服装师(演员就不用说了,基本都是文盲,不读书,不读史的)把师团当成团了.然后再吹一下牛逼,就勉强可以糊弄解释了.中佐基本职务时大队长.日军一个足额大队基本编制在800人左右.虽然每天凑数的群演也就几十个,但台词里说得先是县大队,后是独立团,加上狠劲吹牛,就那么着吧.事实上,一个日军大队可以喝国军甲种军的一个师评个平手.抗战前几年,国军正规军和日军的阵亡比例是10:1.平型关大捷,是115师全师一万多人,打伏击,伏击的日军只是一个辎重大队,才歼灭其一千人,然后,立即撤退,避开增援日军.李大本事一个县大队(相当于一个营)就能拼日军一个大队,是神话.但是说武义县城驻守一个日军大队,至少可以勉强说得过去,通常情况下,一个县城是驻守一个一个中队(180-230人),乃至一个小队(54人-76人)外加若干伪军.看早年战争年代过来的导演苏里(有过武工队经历和战绩)拍摄的<平原游击队>,县城驻守一个中队,中队长松井军衔少佐,对应李向阳的游击队加增援配合作战的县大队,是符合常理的.如果再按照<番号>里说的,一个县城驻守一个师团(甲种师团23000-26000人不等,相当于国军一个甲种集团军),完全不符合事实.任何一个县城也驻守不下几万人的军队,那样日军更拉不开战线了.整个日军甲种\乙种\丙种师团全算上,才二十几个,还有一半不在中国战场,光武义县一个县城就驻守一个,还让李大本事一个县大队给缠上了,是神话加笑话.更不要说堂堂中将师团长(但是导演或者服装师给颁发的军衔是中佐,是个小屁孩,而他手下全是小尉官的半大老头.真不知道怎么想的.)整天亲自出马和一个土八路的县大队长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