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朋友圈《啥是佩奇》刷屏,除了故事讲得好,另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其中传递的一种现状:超越代沟式关爱。
下面是原文:
老头拿着十五年前还插电线的老手机给儿子打电话,问小孙女喜欢什么。
儿子说:佩奇。
佩奇是个啥玩意?
老头问村里头的的留守老头、放羊汉和二流子。
有的告诉他:佩奇是个人。
有人告诉他:佩奇是种棋。
有人告诉他:只有在北京见过世面的某媳妇才知道。
那媳妇告诉他:佩奇是头粉红色的猪,长得像吹风机。
老人根据描述做了一个粉色的吹风机,带给孙女,那是她能给外孙女最好的礼物。
整个片子拍摄的背景在黄土高原,像我的故乡,一个四面都是山的地方,冬天风从四面八方来,吹散了街道上油漆涂写的标语和广告。
在村子里,留下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家,农忙的时候凌晨三四点就出去干活,八九点才披星戴月回家;农闲的时候他们就坐在石板上晒着太阳,互相吹嘘着孩子的美好生活,然后等待逢年过节孩子能回家一趟。
宣传片的最后,老人和自己的儿子孙女围坐在一起看电影,和村里的放羊老头炫耀自己在看佩奇。
其实,他不过是和平时一起抬杠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
节日之后,他又会回到破败的小山村里,和他的朋友们晒着太阳捉着虱子互相抬杠,但是他会比平时更幸福,因为那种幸福是自己的孙女喜欢自己的礼物,他为了得到那份幸福和愚公一样移走了时代、年龄、代沟之间的障碍。
小女孩不知道爷爷为了给她做一个礼物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她只会记得自己的爷爷有双万能的巧手。
就像我们的爷爷一样,会用篾子做各种小动物,会做各种手工小玩具,并且为了看到我们的欢喜笑容乐此不疲。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还有一半的人经历着。他们虽然老了,但是爱不会老。他们也在努力追赶脱节的时代,无论问题有多小,难度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