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爆笑笑话 - 为什么有些人学问高知识渊博,但一生却一事无成,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有些人学问高知识渊博,但一生却一事无成,这是什么原因呢?

分析一下《围城》中的主角方鸿渐,可能会找到原因,因为方鸿渐就是这种“多学少成”的代表人物。

首先,方鸿渐是个聪明人,他最大的长处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博闻强识。书中有一情节,苏小姐把自己写的诗给方鸿渐看,方鸿渐一眼就看出,这是抄的,或者说是“借鉴”。

他的印象来自“欧洲文学史班上就听见先生讲起这首诗”,并且还回忆起原诗。“多学少成”的人多少有点小聪明,比如方鸿渐未婚妻过世后,他的一封吊唁信,让老丈人击节称赞,凭空拉到一大笔留学赞助。

他还擅长“春秋笔法”,把自己“买假文凭”包装成“滑稽玩世”,“依附老丈人”包装成“和同随俗”。然而,正是他的这些知识,不但没能帮得了他,还常常跟他作对。

方鸿渐“在大学里从社会系转哲学系,最后又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到了欧洲,“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看过《围城》的人,都曾被方鸿渐时不时冒出来的“洞见”吸引,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他最感兴趣的,都是那些教授们课堂上的奇谈怪论。

放在今天,他就是网络上那些“知识的搬运工”。

《围城》作者钱钟书同样是博闻多识的人,他的《管锥编》据说引用了近万部典籍。这两个人,一个一事无成,一个成了大家,他们的区别到底在哪儿?

很多年后,大洋的彼岸,一个叫查理?芒格的人说出了答案。这个人是巴菲特的副手。

他的思维与众不同,使他经常发表一些与的投资无关的深刻观点。他有一篇很有名的在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里面有一句话: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讲了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普朗克的司机的故事,说的是普朗克的司机经常陪着他到各地演讲。

有一次,这位司机说:“您说来说去就是那些,我都背上了。”普朗克说:“刚好我有点头疼,要不这次你来说?”这位司机记忆力好生了得,居然把普朗克的演讲从头到尾背了一遍。

可没想到,中途有个物理学教授提了一个专业问题,这也没难倒司机,查理?芒格耸耸肩:“So easy,我的司机都能回答。”查理?芒格讲这个笑话,是为了告诉我们,记住知识不代表掌握知识,换句话说:“你配不上它”。

如何配得上那些知识呢?查理?芒格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它们。”

方鸿渐,或者说一些“多学少成”的人,为什么会缺少“思维框架”呢?跟对知识的态度有关。方鸿渐的知识,就好像横店影视城的街景,电影里看气势恢宏,绕到背后一看,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