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观”是个什么东东?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讲“三观”尽毁、“三观”不正、“三观”不全……“三观”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大概会感觉这是一个特傻帽的问题,可还别说,能答得上来的人还真不多。即使答得上来,能愿意去深入去思考的又是凤毛麟角。“三观”是什么呢? “三观”一般意义上是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简单通俗的讲,“人生观”讲的是人这辈子应该怎么活才能最有意义,“价值观”讲的是人这辈子什么东东才是最珍贵的、最值得坚守的,而“世界观”讲的则是我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这三者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相辅相成。
很多时候大家容易把有学问、有知识和有“三观”混为一谈,这是不科学的。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并不见得就有自己的“三观”,更不代表建成了“三观”体系。在生活中,这类有知识缺“三观”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合肥高铁被截停事件、武汉天河机场女博士掌掴值机员事件等等,“事主”没有一个不是有知识的,但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就是因为患了“巨婴症”,缺“脑子”!网上有一个关于“高考”的段子:“考前知识爆棚,简直无所不能:求得了函数与数列,背得了诗歌和古文,侃得了古今中外历史,能熟记化学元素周期,也能知道万物生命起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种物理定律信手拈来……”。可是,你要问他们的“三观”是什么,绝大数的ta们肯定是一脸的困惑。当然,错不在孩子。
谈到这个就插几句关于咱们的教育制度看法。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接受更多的是知识的教育,在“三观”教育或者引导上,做的确实非常少。著名学者鲍鹏山就曾深刻的指出,中国100多年来的教育犯了一个特大的错误,就是把知识碎片化功利化,缺乏思想体系的修为建设。幸运的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断的进行改革调整;不幸的是,最近几年,各种知识速成、文化速成、能力速成等“快餐”文化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其中,以罗振宇为代表的“互联网知识教父”们所带来的“知识碎片化”学习热潮也算是其中一个缩影,针对其所带来的利弊,互联网上也掀起了激烈的讨论。
2、“三观”形成的根源。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深浅不一而已。虽然不一定能把自己的“三观”体系讲清楚,但大致的轮廓应该是有的。那“三观”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至今没有权威的答案可供参考,但可以确定,“三观”的形成一定不是到了成年才有的,它从每个人出生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