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周去大陆福建帮忙跑友筹备他们的第一场24小时赛,之前发现他们赛事的时间与地点一直在变动,联络窗口也换人,亲自去了才知道其中原委。原来在大学任教的跑友本来想以学校之名举办,因为他来我们东吴大学参赛过,亲自体验过我们赛事的魅力,也想在他们学校依照我们的赛事模式举办活动,成为全球第二个举办24小时超马赛事的大学,动机很好,不料,提报到校方后,得到意外的回应。
1999年我引进超马24小时赛到学校时,也遇到几乎相同的困难,校方拒绝并提出两个一般人很直觉的问题:「跑24小时会不会出人命?」「参赛者会不会是有问题、很奇怪的人(暗指神智方面)?」毕竟大学是一个学术殿堂,每一项活动都应具有教育意义,要能对在学的学生带来正面的学习效果。这样的疑问是很可以理解的。大陆跑友的学校当局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因此他被拒绝了,求其次,他以学校路跑协会名义举办,向学校借田径场,也未能如愿。
我当年以举办赛事同时进行学术研究的名义,同时说明有意来参赛的跑者之一是香港大学教授来说服校方,终于获得同意试办。接下来的发展,出奇的成功,媒体嗅到新闻性而竞相报导,电视SNG转播车一整排,彻夜守候,随时连线报导。一时之间,造成话题,学生亲眼看到跑者不眠不休地跑24小时,运动视野随之开拓;我也用心邀请国际级好手来参赛,例如男子世界纪录保持者希腊籍的亚尼斯柯罗丝(Yiannis Kouros)、日本选手关家良一、冲山健司、女子世界纪录保持者俄罗斯籍的Irina Reutovich、现任世界纪录保持者日本的工藤真实小姐等等。一年一年的累积,成为学校特色活动,在校外走动时有发现人们一提到东吴大学,就联想到超马24小时赛;跑者以受邀参赛为荣,咸认为「外双溪五色跑道」是台湾超马圣地,我们也发现这项活动也具有凝聚了学生与校友的向心力的效果,2006年因校园建设停办一次,还收到不少校友关切的电话。
先前几年报纸报导的版面都很大,但是都是以耸动的形容词来描述,例如「一群疯子在东吴大学操场连跑24小时」之类的标题,过了几年,慢慢的大家明白原来超马赛不神秘,这些选手的确是扎实训练后才能有这么不思议的成绩,大家转而开始深度了解与欣赏超马运动的精髓。东吴大学超马赛变成每年全球超马盛会之一,一***创造出9个国家的国家记录,亚洲、非洲、美洲的洲记录,日本的工藤真实小姐甚至还在我们跑道上刷新两次世界记录!
大陆跑友知道原来我们刚开始的故事跟他们现在的经历如出一辙,关键在:还是有绝大多数的人不了解超马运动,跑步视野仅止于马拉松,对于超过42公里马拉松的赛事透著陌生与疑问。 跟他们聚会时有人提议我专程过去他们学校演讲,让校方理解我们已经举办15届,今年12月3日即将进入第16届的超马赛如何在学生之间造成赛会志工报名秒杀,我们又如何创造氛围让受邀跑者愿意在我们赛事中使尽最后一份力气,***同成就这场台湾唯一的路跑金牌赛事。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