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个笑话,令人感慨。联合国有一年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出了一道题:就其他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解决办法,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问:什么是“粮食”?
欧洲的小朋友问:什么是“短缺”?
拉美的小朋友问:什么是“请”?
美国的小朋友问:什么是“其他国家”?
中东的小朋友问:什么是“解决办法”?
中国的小朋友问:什么是“自己的看法”?
中国的孩子常常会得到一个标准答案、一个官方说法,而逐步丧失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常常用“听话” 来要求和赞美孩子,好像听长辈、听师长的,就能少走很多弯路,不犯错,不误人歧途。中国人的从众心态本来就非常普遍,大人们很容易形成统一的意见和想法。而在中国的课堂中,往往是老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嗷嗷待哺地记,哪里有学生说话的机会?
?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先生说过: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 他说: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因此,我们说:读书是第一步,思考是第二步,分享是第三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人云亦云,是不会有创新发展的,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