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状元,在古代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理想,寒窗苦读十年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高中状元,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怎么才能高中状元,一般人可能想的是,要考秀才,然后再经过这乡试、会试、殿试这一系列的考试之后,然后由皇上御笔钦点。这种说法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更精确的说法应该是文状元,因为除了文状元,中国历史上还有武状元,但是武状元无论是从考试的规模,还是有名的人物来说,跟文状元相比差的很多。
同样都是状元,武状元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如文状元,原因是什么?
从科举考试创立以来一千三百多年里中国历史上一***出过五百多位文状元,但是武状元的数量少的多,有名的人物更是屈指可数。武状元的人数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科举考试能够顺利进行的年代都是天下太平的时候,而和平时期肯定不需要这么多武将,武将多了皇上肯定会担心自己的统治地位会不会受到威胁。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是和平时期,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和平时期一般都是重文轻武,武状元的地位和知名度远远不如文状元。那么武状元是怎么选拔的,历史上又有哪些有名的武状元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历史上的武状元。
同样都是状元,武状元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如文状元,原因是什么?
说到武状元,大部分人可能首先会想到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主角苏乞儿又叫苏察哈尔灿,为了一个女人进京考武状元,最后不仅没考上反而还被人迫害,流落他乡。
电影里的苏乞儿历史上实有其人,是清末的两广拳师,"广东十虎"之一,本名叫苏灿,江湖的称号苏乞儿,但他并不是武状元,也没参加过武状元考试。武状元考试跟文状元不太一样,文状元的考试内容大家都知道,考的基本就是四书五经、经史策论、八股文写作这类的东西,那么武状元的考试内容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