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咄咄怪事,着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虽说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啥奇事都有可能发生,可若说“呼吸税”也有这个可能,笔者可万难相信。所谓“呼吸税”,说穿了就是“喘气税”,喘口气,竟也要收税,这可是亘古难觅的绝顶稀罕事,即使在连粪也要上税的“万税”朝代,也没见到如此奇景。当然,我们日常生活中,倒没少听说过“喘气税”,可那多是当笑话来听的,说的人也只是借此发发牢骚、讥讽一番,谁也没把它当真。街谈巷议之际,拿它助助兴,讨大家一乐,活跃一下气氛,确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从这方面讲,“喘气税”确是个难得的绝佳笑料。可这税也着实荒诞不经之极,太招人笑了,这基本上就断绝了它登上大雅之堂的可能,它也就能在茶余饭后充充聊天的谈资罢了。稍微正规一点的场合,它都不可能抛头露面,正式的台面只能讲正话,私下里才好说点邪喀,国人这一点是最谙此道的,其把握的火候也堪称世界之最。可就在冠盖云集、高不可攀的中国森林城市论坛上,竟有一位学识、智慧本应千万里挑一的科学院院士,口吐出了如此匪夷所思的莲花,实在是难以理解呀。诚然,近来随着国内的风云变幻,科学院院士这些往日国人敬若泰山、仰之弥高的国宝级大师,也渐渐从天上跌到了人间,其水准虽大不如往,可也不至于跌到如此地步啊。在那样一个金碧辉煌的国内盛典,就是弄个小孩子进去,他也不敢如此瞎说啊。我们的蒋院士水平再不济,可神经总没错乱吧,那又怎会喷出“喘气税”如此臭不可闻的粪呢。再退一步,就算蒋院士那天大脑被穿刺了,可主流媒体也总不会脑筋短路吧,又怎能在自己至高无上的版面上登如此惹人喷饭的胡言乱语呢。
显而易见,蒋院士和主流媒体都不会有啥问题,如连这点场面都应付不了,又岂能当上院士及喉舌呢。既然这样,那就是只有一种可能,整个征收“喘气税”建议的背后,绝对大有玄机。
啥玄机呢,联想到近期国内舆论围绕着“65岁退休”及“油价不降”的哗然,便不难看破。具体地说,“喘气税”建议的出台,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在玩一种“一石三鸟”的戏法。此“三鸟”是:
其一,转移视线,减轻压力。或许这段时间,国人围绕着“退休”和“油价”铺天盖地、人声鼎沸的争议,让某些部门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力,眼见着自己都成众目睽睽的众矢之的了,下一步工作很难再开展了。这才灵机一动,抛出个“喘气税”的砖头,把国人的眼球都吸引过去,光盯着他们明修的栈道了,由此卸掉包袱的他们,才好借机暗渡陈仓。
其二,棉里藏针,暗含警告。国人最近因“退休”、“油价”而掀起的风雨可能有点过了,让一些部门和贵人感到很不舒服,很伤面子,很有必要找个东西警戒国人一二,好让国人明白为民之道。他们找来了一个没有实权的院士,让他甩出了“喘气税”的法宝,看似不具备啥威力,不咋硬,象棉花似的,可一通过主流媒体来展示,可就含有针尖了。以此来警示国人,如再不听话,再在“退休”和“油价”上桀骜不驯、胡搅蛮缠,那可就真的收“喘气税”了。经此一威吓,国人不消停,才怪呢。
其三,埋下伏笔,留有退路。“喘气税”虽然在人类政治的舞台上闻所未闻,并因其能把人大牙笑掉的特性,今后也绝难付诸实施,可在国人这一亩三分地上,还真不排除这个可能。近一年来,随着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国内的日子不太好过,连一向腾云驾雾、高歌猛进的财政收入也不咋增长了。一些机构早已习惯了花钱大手大脚的生活,这手里的钱一变少了,日子也紧巴上了,他们自然会叫苦不迭。眼下,影响才刚开始,钱少的还不是很多,他们勉强还能过得去。可如再持续下去,他们没法再忍受了,那难免要广开财源了。真到了那一天,收起“喘气税”来,就很正常了。趁着那一刻还没到,先放出点风来,预先给国人提个醒,等到了非收不可的时候,直接收就是了,也省得再费嘴皮子了。
征收“喘气税”的迷底算是给揭开了,那国人还有必要冲着它怒气冲天、火冒三丈吗?喷向它的漫天唾沫,赶紧收回来吧,再对它较劲,可就真中人家的圈套了,那可比“喘气税”更可笑了。其实,面对着“喘气税”,国人最好的应对招式,莫过于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不声不语,任凭别人咋折腾,就是无动于衷,反正由不得自己,索性啥也不管,乖乖认命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