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实际行动逼公婆给我把改口费补上了。”小月一脸开心的对我说道。
闺蜜小月今年26岁,刚结婚半年,她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老公有独立婚房,结婚之后不用跟公婆挤在一起。
小月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孩子,她有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每个月的收入也可以达到6000以上,虽然不算特别多,但自给自足还是绰绰有余的。
从表面上来看她一切都挺好,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结婚半年以来,她从未管公公婆婆叫过一声爸爸妈妈,这么长时间她一直叫他们叔叔阿姨,说来也是可笑,都结婚半年了她居然还未改口。
她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不适应,而是因为结婚当天公公婆婆做了一件让她无法接受的事情。按照当地的规矩结婚当日双方父母需要准备红包,以此作为改口费,两位新人会向双方父母敬茶,收到红包之后会开始管他们叫第1声爸爸妈妈。
那一天双方父母都准备了红包,而他们也敬了茶,并且当着众人的面改了口。
可回到家之后小月发现红包里面居然空无一物,她以为看错了,顺手拿过老公的红包,里面也是一样的。
她以为公公婆婆拿错了,所以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们,谁知婆婆当着她的面说她太计较,这种事情就是走个过场,根本就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那天小月特别生气,如果不是因为新婚,她可能就当场跟公公婆婆吵起来了,说什么走个过场,但她父母却并没有这样做小月的父母,可是在每个红包里面各包了1000块钱,而公公婆婆居然如此吝啬。
既然他们不愿意给改口费,小月自然没有理由管他们叫爸爸妈妈,所以自从那天起她就一直管他们叫叔叔阿姨,虽然平时不怎么来往,但公公婆婆一听到叔叔阿姨这几个字心里也很不舒服。
前段时间老公带着她去公公婆婆家吃饭,在这期间她又管他们叫了叔叔阿姨,公公当时脸色就变了,婆婆非常生气地说她不懂规矩,都结婚半年了,还管她叫阿姨。
小月不气不恼,只是说了一句:“你没给改口费,你让我怎么改口?”
小月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既然公公婆婆不愿意给改口费,她自然不会管他们叫爸爸妈妈,至于老公,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她爸妈可是给过改口费的。
也许是因为小月太过执拗的缘故吧,他们吃完饭回家之前,公公婆婆最终还是包了一个红包递给她,她打开一看里面装着1000块,公公婆婆对她说改口费已经给了她,以后不要再管他们叫叔叔阿姨了,免得惹人笑话。
小月笑着回答:“知道了,爸爸妈妈。”
小编有话说:
关于改口费,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有人觉得那是婚姻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改口费象征着身份的调换,也有人觉得,那不过是一种风俗习惯罢了,大家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其实,改口费在婚姻当中还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笔钱,同时也象征着公婆对儿媳妇的尊重。
既然已经成了一家人,公婆自然就不应该吝啬那一点钱,虽然钱不多,但好歹也是一份心意。
儿媳妇在收到钱之后,管他们叫爸爸妈妈也理所当然,毕竟该有的流程都有了,儿媳妇叫的开心也顺口。
可如果公公婆婆就连改口费都不愿意给,儿媳妇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管他们叫爸爸妈妈呢,毕竟儿媳妇会因此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心里很不舒服,那一声爸爸妈妈又如何叫得出口?
可能有人觉得儿媳妇的做法有些过激,不过1000块钱的改口费而已,在现实生活当中1000块钱也并不多,跟亲情相比更是微不足道。
她不应该因为这件事情而与公婆闹矛盾,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管他们叫叔叔阿姨,这样的做法,极其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谁又曾站在儿媳妇的立场上想过,更何况这根本就不是钱的事情。
儿媳妇之所以如此计较改口费,并不是因为她看重这笔钱,她真正看重的是来自于公婆的尊重,在原则性的问题面前她自然不能妥协。
公婆可以为了省钱而不给改口费,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他们是不是还会做出更多过分的事情呢?
毕竟细节见人品,他们就连几千块钱的改口费都不愿意给,由此可见他们对待儿媳妇是多么的苛刻和吝啬,像这样的公婆又如何能够跟儿媳妇和谐相处?
在某些时候公婆一直都在试探儿媳妇的底线,如果他们发现儿媳妇性格软弱并且好欺负,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他们根本就不会把儿媳妇放在眼里,儿媳妇想要过好日子也几乎不可能。
可如果儿媳妇的性格比较坚硬,而且是那种不好欺负的对象,公婆自然也会小心谨慎的行事,这就是一种现实所在,大部分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公婆与儿媳妇之间也是如此,所以儿媳妇坚持到底对于自己而言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孝顺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儿媳妇理应孝顺公婆,但凡事都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有些事情可以退让,但有些事情坚决不能退让。
儿媳妇若是在某些重要事件面前退缩了,她接下来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了,因为她会给公婆塑造一个非常软弱的形象,而这样的形象很难让她拥有家庭地位。
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如果公婆想拥有幸福和谐的家庭,就应该懂得尊重儿媳。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在亲情面前,金钱以及其他根本就不足挂齿,所以公婆与儿媳妇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互敬互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