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我当年是“压线”上的大学,报考学校和专业都是按“最低最冷”标准选择的。
那个时侯,高校招生的规模还没有扩大,除个别成绩优异的应届生能够当年考取外,一般学生往往要经过两至三年复读才能勉强考上。我就属于那种一般的学生,应届那年距离分数线差了52分。复读一年后,第二次高
考,距离分数线差了18分。再复读一年后,第三次高考,压线!
当时的心情,可谓喜中有忧。喜得是,多年修炼,终成正果,考上了;忧的是,考分太低,可供选择的志愿学校太少,专业太有限!
那些年,师范院校是不太受欢迎的一类院校,如果不是分数特别低,一般不会去选择师范学校就读。可我的分数就是那么低,报别的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不大,一但录取不了,又要复读……复读,再复读,我就成“老了苗”了呀!为保险起见,我无奈地在第一志愿栏内填写了本地的一所师范院校。
因为是师范院校,可供选择的专业,无非中文、数学、外语(英语)、物理、化学等。因为外语专业、中文专业好像显得高大上一点,所以我在专业志愿栏第一栏填上了外语、第二栏填上了中文……
志愿填报之后,接下来是等待录取通知的过程。因为是最后一批录取,所以这一过程显得极为漫长。当时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压线的分数会不会录取不上。简直是如是如年!
通知书是那年的8月中旬接到的,录取学校没疑问,录取专业为中文专业。没有被录取到外语专业的原因是口语考试不过关。
拿着到手的通知书,我的内心难以平静,虽然录取学校录取专业说不上“理想”,但是,多年的“大学梦”毕竟变成现实啊!
这就是我上大学选专业的全过程。尽管,这多么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心绪难平:当年考学实在太艰难了,能考上就是万幸了,哪里还淡得上理想不理想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考规模的逐年扩大,现在的学生升学的机率已经高达90%以上,这是当年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啊。
现在,又到高考季,又到填报志愿时。高考成绩已经揭晓,高考生普遍面临着如何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的问题。希望能够珍惜升学机会,并从个人实际出发,做出理性而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