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清代一位卓有成就的君主,在康乾盛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文教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作为一个专制君主,长期被阿谀奉承包围,难免自视甚高,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笑话。龙一生写了四万三千多首诗,比全唐诗还多。假设他从出生就能写诗,平均每天会写1.34首。他的作品只能是平的,堆的,雕的。后人很少把他当诗人,但他自我感觉很好。他把自己的诗到处放在石头上,希望能流传后世。
除了写诗,他还写剧本,但知道的人不多。793年,马戛尔尼访问中国,希望与中国建立贸易,对此甘龙非常重视。此前,尼布甲尼撒之战后,清军击败俄国,双方通过朝贡建立贸易。乾隆也希望以这种方式与英国打交道。
乾隆为了让英国使者目瞪口呆,煞费苦心,叮嘱他们一路上严加戒备,禁止使团人员与民间接触,给他们一种清朝特别厉害的印象。为了恐吓对方,圆明园西楼被专门指定为接待场所。西楼是郎世宁设计的,以西式建筑为主体,特别宏伟,足以说明清朝无所不在。然而,马戛尔尼到达西楼时并没有感到特别惊讶,这使甘龙感到气馁。
与马戛尔尼争论的焦点是是否使用跪拜仪式。事实上,甘龙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在接到马戛尔尼的使团之前,他特意吩咐俄国使团不要做跪拜仪式,只能用俄国礼仪。他还命令派往俄国的外交官看到沙皇必须下跪并敲九下。在乾隆的脑子里,一直有一种观念,只要对方表示服从,什么都可以放宽,他宁愿态度低一点。如果对方不投降,他会千方百计让对方投降。
为了让马戛尔尼下跪,乾隆想尽办法影响英格兰蛮夷。艺术最有说服力。于是,他着手写了一个昆曲剧本,取名为《四海升平》,由文昌帝、四海龙王、雷公、电母轮流出演,最终制服了捣乱的乌龟。全剧以诸神高唱“果然是四海太平千年”结束。
这出戏是酒席当天上演的,当天有8场,用了5个小时。这出戏很大,但马戛尔尼根本没看懂。他在海上和陆地上看到很多动物,以为是在赞美大陆和海洋的联姻。龙的许多戏剧,如昆曲《八佾舞虞庭》,称赞自己平定了西部边疆。他不仅写作,还修改,经常审查民间戏剧,遇到禁语就想办法纠正。
有意思的是,《四海升平》在嘉庆、光绪末年偷了两版,用于宫廷演出。它们是讴歌美德的必备曲目。剧本写得不好,宣传效果自然达不到。马杰尔尼终于不肯磕头,中国从此失去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甘龙没有输。用他的话说,“中国的产品丰富,什么都有,所以没有用洋货来提供需要的商品”。尽管很有力,但这是一句愚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