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期使相声衰落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小品的出现以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相声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为单口笑话,名称随之转变为相声。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小品的出现以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相声的衰落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互联网的出现和通信技术的飞跃,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中国相声艺术走进低谷,许多相声演员去影视界淘金。
时年仅二十多岁的郭德纲先生清醒地认识到:相声艺术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回归剧场。于是他于1995年创办了德云社,历经十年沧桑,从台下只有一个观众,到举办相声专场,2005年德云社异军突起,实现了相声的第二次复兴。
扩展资料
相声的表演方式:
相声表演方式最初有两种,在帷幕中表演的相声称“暗春”,公开表演的相声称“明春”。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年)后只有“明春”一种在继续发展。相声的形式***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种。单口相声,是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
对口相声,是两个演员表演的,叙述人甲称“逗哏”,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表演时,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群口相声,是三个以上演员***同表演的,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等称“腻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