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不像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个礼物。
它最具情怀,也最应景,在这个双节重合的时刻,也最贴合中国人对“家”的特殊情愫。
就连海报,都是这样的“头像堆叠”型,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权游》穿越。
这也是《家乡》最自豪的地方:它几乎找齐了中国咖位最足的导演和演员,几乎用中国喜剧界整界出动的方式,让你有“看到就是赚到”的满满幸福感。
与沉稳厚重的《祖国》比,《家乡》更加亲切。
如果说《祖国》是截取了大 历史 中的小人物,那《家乡》则选取了小地方里的小人物。
它以主题短片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东西南北中(北京、河北、贵阳、浙江、陕西、东北等等)各个地区的人情风貌。
每部短片长度30分钟左右,全片片长153分钟,五个短片之间或有交叠,但不影响故事的独立性,基本都是以“家乡”的切入。
10月1日看完《我和我的家乡》后,间隔了一天我又带着父母二刷了这部电影,观影后我依然难掩激动的心情,还是想从每个独立故事的角度,继续和大家聊聊《家乡》让我们又哭又笑的源头。
1、《北京好人》,宁浩的荒诞
宁浩的故事延续了《祖国》里的好人张北京,葛优主演。
惊喜的是,《平原上的夏洛克》素人主演张占义竟然饰演了葛优的河北表舅。
这是一个看病的故事。在北京送外卖的表舅生病了,甲状腺瘤,来找张北京借钱。
叙旧半天,这钱没舍得掏出来。
临走,表舅给张北京两袋大白兔,唤起了他的“良心”,于是两人互换身份,为了给表舅治病上演了一出啼笑皆非、最终发生离奇反转的乌龙故事。
别说,这个故事,颇有宁浩黑色幽默的喜剧风范。
甚至连笑点设置,都很有《疯狂》系列的风格,让人忍俊不禁。
剧中无论是又贫嘴又善良的北京人张北京,还是虽然有点端着,但热心肠的玲子,都能让北京人有种亲切的家乡味。
宁浩的开篇其实很好,它没有对准什么宏大的主题,反而从“钱”的尴尬展开。
你看,亲情最怕“钱”的考验,可相反,最能考验亲情的,也是钱。
这种尴尬,将家乡以及更多家乡的人带了出来,一种老北京百年积淀的善良和朴实,就像葛优最后吹出的蒲公英一样,
生根发芽。
2、《天上掉下个UFO》,陈思诚的小心思
跟《好人北京》相比,陈思诚导演的《天上掉下个UFO》又是另一种风格。
一路闹出了很多笑话,到了目的地却发现,有人用柴油伪造UFO出现的痕迹。
这个UFO只是村子里爱好发明的黄大宝(有点手工耿的味道)DIY的一款飞行器。
在故事结构和反转程度上,《UFO》虽然不如《北京好人》来得畅快,但却是最欢闹的一个。
黄渤王宝强加刘昊然,把整部《家乡》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尤其王宝强坐着“滚蛋”一路滚下,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浓浓的乡音,黄渤那句“牛爱服欧”,一听就像真的回到了贵州。
作为彩蛋出现的佟丽娅,也颇有初恋一般的惊艳。
在家乡和个人 情感 表达上,《UFO》做得很好。
同时,陈思诚还暗戳戳为春节档的《唐探》打了个前站。
3、《最后一课》,徐峥的亲情
徐峥 很聪明,他懂喜剧——这次的他干脆不走纯喜剧路线,反而走悲喜剧。
一个生活在瑞士的老教师,因脑梗罹患老年痴呆,记忆停留在了自己在乡村支教的最后一节课里。
儿子儿媳没办法,千里迢迢回到家乡,曾经范老师最后一堂课的地方。
在当地村委书记和村长的配合下,全村人配合范老师演了这样一出戏。
没想到在最关键的时候,一位小朋友的失误让一切努力成了泡影。
剧的前半段是闹剧一般的布景和设置,后半段是意识流的时空转换。
在现实和意识的场景交换中,展示了这个地方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从范老师的视角里,看到了这30年的变迁。
一句话:曾经的梦,实现了,曾经的画,变成了现实。
范伟老师的表演,为《最后一课》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对一个多年尽职老教师的刻画,简直到了极致。就连顺脚踢走一只鸡,都如此自然。
之所以把他的未来设定在瑞士,我觉得有两重含义。
首先,1992年乡村的环境、瑞士的环境以及如今村子里的环境,三点对比,方突出变化之大。
其次,老了以后能在瑞士(国外)任教,说明了范老师的执教水准,也更加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
在农村教小学生,是他真的一心扑在教育上,而不是其他原因。
对于老师,这是极致的伟大。
对于家乡,这是极致的贡献。
一村子人为了他,梦回92演一出真诚的戏码,顺便找回自我,也就不值得稀奇了。
这是变化,不仅是环境的变化,也是人的变化。两者相辅相成,造就了家乡的“变与不变”。
4、《回乡之路》,邓超的双面
喜剧的邓超和严肃的邓超,你选哪个?
相信大多数观众是后者。
不过这次的五个短剧中,《回家之路》质量能排在前三。
一个出身在陕北的“ 小混混 ”,在回家乡参加校庆的路上遇到了直播大咖 闫老师 。
一番套近乎,动不动挣几个亿的大老板邓超,希望闫老师帮忙带货卖陕北的苹果。
一路上各种乡情回忆,闫老师眼看被打动。
可最终证明,邓超是一个手里连几千块饭钱都掏不出的骗子。
可校庆庆典里,一个小学生的讲话让剧情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其实在剧作结构上,《回乡》是最接地气的。
公路片的结构,流畅的线性叙事,企业家和小商贩之间的反差营造的喜剧效果,虽然段子老旧,但工整到位,能让观众会心一笑。
这次喜剧里的邓超,也丝毫不尬,演技顶流。
时不时出现在喜剧片中吴京,还真是让人无法忘却的亮点。
如果说范老师因病回家是无私奉献,那邓超闫妮成功后返乡则是对赤子之心最好的诠释。
从邓超嘴里的苹果,到台下一个个胸前满是胸章的防沙卫士。
《回乡之路》用一个反转,完成了对英雄的最好致敬。
当然,闫妮和邓超是新一代的英雄。
因为让大山绿起来的英雄们完成了使命,可让乡亲们富起来的英雄们,使命才刚刚开始。
5、《神笔马亮》,《夏洛》的底蕴
《马亮》和《夏洛》一脉相承,剧作没有用真实的地名,沿袭了“西虹市”宇宙的架构,让观众的疏离感少了很多。
故事依旧是闫飞彭大魔的个人风格,甚至马丽的人设都没变。
马亮想去扶贫村扶贫,怀孕的妻子却想让她去俄国留学艺术。
劝说不成,又怕妻子动了胎气。去扶贫的马亮只能瞒着妻子制造“在俄国留学”的假象。
一边干着扶贫的工作,一边在妻子打电话查岗时“实力转换”俄国的场景。
最终在一次孕照拍摄里,漏了陷……
这种小短剧,开心麻花很有经验。在“悍妻弱夫”的设置和分隔两地的时空中,造成了很多荒唐的 搞笑 事件。
剧也十分紧凑,因为虚拟的地名,不会抽离现实,所以有沉浸感。
尤其沈腾和马丽组合以后,沈腾那个贱兮兮的妻管严的样子,让人一看就想笑。
如果没有记错,《神笔马亮》是整部电影里笑声最密集的段落。
村长和门捷列夫的反差,寸头厕所没纸了,辣目洋子去推火车头厕所……一个个对经典的致敬,不管有没有看过,这都是麻花的厉害之处。
他们就是能让你笑。
最后马丽登上观景台,一番十分“官方”的演讲,眼看尴尬的气氛袭来,沈腾一句“是观景台不是主席台”,成功化解。
高,实在是高!
五部短剧都给大家做了介绍,相信不少观众或多或少都能收获欢笑和泪水。
无论你在哪儿,每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这些故事里和家乡的重合之处,这种***鸣,也会汇成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是《家乡》最大的成功,它选取了中国人最大众化的认知的“家乡”,然后植入了个体 情感 。
我们爱自己的家乡。
这种爱扎根于个人 情感 ,是最朴素的情怀。
这种爱有时候需要歌颂,有时候也需要努力表达。
只要把足够真诚的东西呈现在银幕上,就足够柔软,也足够让人感动。
这种柔软,才最真实,这种感动,才最圣洁。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