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传蔡康永老师讲过这样一段话:
15岁的时候觉得学游泳很难,放弃游泳,到18岁的时候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的时候觉得学英语难,放弃学英语。28岁的时候出现一个很棒,但是要英语很好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会错过令你心动的人或事。”
我信因果,我信所有命运中意想不到的惊喜,都是曾经刻意或不刻意努力埋下的伏笔。
法国米其林公司是一家轮胎制造商,但奇怪的是,大多数人知道米其林不是因为它的轮胎,而是经常流传在美食界的米其林星级餐厅。
起初,我还以为只是无意的重名。毕竟属于不同的行业领域,起到同样的名字也不算抄袭。后来才知道,《米其林指南》是源自米其林公司的营销方案。
其中的关系十分直接,轮胎制造商为了提升销量,就需要有车一族增加对轮胎的消耗,换句话就是增加开车的出行量。但是否开车、开车去哪里是消费者的主观行为,并不容易被控制。
但如果我告诉你,在这个城市里,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好去处。某家的餐厅有道特色菜,很值得一尝;某家的餐厅性价比很高,适合家庭聚会;某家的餐厅是新开的异国菜系,不用出国门就可以尝鲜……
民以食为天,天天吃家常菜总免不了厌倦的时候。于是,以介绍餐厅特色为突破口,提供一个人人值得开车出行的好理由,1900年,第一期《米其林指南》就诞生了。
指南由起初的免费版升级为收费版,简单的餐厅介绍升级为星级评价。其中,一颗星代表同类中优秀的,两颗星代表特别美味,值得绕道前往的,三颗星代表极品美味,值得专程为之制定计划前往的。
从此,《米其林指南》因其公正性和营销推广,逐渐成为了权威的美食指南。
一个以营销为目的的方案,一本免费的小册子,终因其百年的坚持,在跨领域行业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你如何知道现在无意播下的一颗种子,若干年后不会成为参天大树?
看过一个故事,有位在银行工作的年轻人,是做理财产品推销的。这类工作就像做保险工作一样,往往在电话里还没开口80%都会被对方挂电话。
很显然,如传统的电话销售,甚至面对面销售都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人们对于这种营销方式产生了免疫力。
年轻人于是想起了自己的摄影爱好,他每天拿着相机去公开的活动广场给跳舞大妈拍照,并免费赠送照片。
由于他的摄影水平不错,很多活动的中老年都主动加他微信传送照片,甚至邀请他给自己拍照。
年轻人加了微信,传送照片,并主动上门教他们制作电子相册,甚至在老人家里的电脑出现故障时顺便帮忙维修,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忙。
可想而知,他再推销理财产品的成功率会有多高。
但在他成为银行职员前,他又如何会想到摄影、电脑维修有一天会帮他打通职业瓶颈?
未来不可知,我们不知道后面会遇到什么。
但不要放弃现在的每一次学习机会和尝试机会,因为,可能就是某个点,后面会撬动你成就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