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爆笑笑话 - 以前农村里总有几个有威望的老人,为什么现在基本没有了?

以前农村里总有几个有威望的老人,为什么现在基本没有了?

三十多前,一个和我父亲同曾祖父的人,村里面的人都称呼他为大佬,我叫他某(他的名字)伯。这是我老家的叫法,一般隔了三代后都是这样称呼。我和他的孙子差不多一样大,都是在一起玩,总觉得他很威严,在他面前不敢放肆。他带着一个狮帮,就是年节舞狮参拜的,平时农闲时练练一些套路武术,有时候他也教教我们几个小孩。那时候也不觉得他有什么特别,有一次选村长,投票结果又是上一任的村长,他就发话不同意了,要求重选,结果出来上一任就落选。那时我虽然是小孩,但是喜欢热闹,整个过程都会观看。

初中毕业后到邻近的镇上打工,工厂附近有一帮烂仔常来厂里讨厂里女工的口头便宜,这帮人中年纪比较大的有一次问我是那个村的,我说是某某村,他说认识我村里的某某人,我说是我伯,他马上对我的态度就变了,掏出烟给我抽,说了和某伯多熟多熟的事。

后来去到方圆十多里的任何一个村,一有人问到我是某某村的,都说认识我村里的某某,似乎以此为荣。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觉得某伯就是一个类似族长的人,小到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大到和邻村发生纠纷等等总是能看到他出面处理调节。到了九十年代,随着 社会 的变化,村里面有钱人越来越多,有钱的人变成村里面追捧的对象,加上他也老了,就再也不是那个说话好使的族长了。

世道变了,人心浮躁。以前(约1990年~2005年之间)村里确实都会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可以在村里主持公道,说的话村里人都认可。因为以前大家都穷,没有分别,出去打工的也少,思想还是比较传统,尊老、尊贤、孝道代代相传。

现在世道变了,村里人去南方或者北方发达城市去打工了,赚钱也比以前多了,见识也广了。每年回家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今年挣多少钱,谁挣得钱多,谁混的好。农村人变得现实、势力、浮躁了,已经没有以前的淳朴、忠厚、实在了。在外混的好的,回家之后,大家都趋之若鹜,混的一般的,会被人疏远,比如聚餐、喝酒、打牌、进城购物等,也不会喊你一起了。以前一起过穷日子的,现在也不常来往了。时间久了,有钱的就会有势,说话也算数,大家也愿意去听。老人们的意见呢,也基本没人听了。

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人,我深刻感受到这种变化。我小时候,爷爷在村里开造纸厂,家里有些积蓄,人缘很好,我从小还能穿的起皮夹克,这让很多小朋友都羡慕,家庭条件还比较好。后来造纸厂关闭了,95年以后,大家都出去打工了,我们家逐渐没落了。以前天天找我爸打牌的,来我家串门的,也少来了,都去所谓的混的好的家里打牌喝酒了。父母辛苦供我读大学,一度还被人耻笑,说读书无用,不如学武,这样出去打工没人敢欺负。后来我来广州读研,很多同龄人已经盖了房子、结婚生子,而我依旧靠父母供着读书,在别人看来,很不划算。毕业后至今,我工作五年,现已在广东佛山买了两套房,在那些人眼里我也成了有钱人。很怀念以前大家无猜忌的生活。

现在的农村,只看钱,结婚彩礼要到天文数字,相互攀比成风,孝道丧失,道德沉沦。说媒时,女方只看钱,嫁过来之后,像公主一样被供着,公公婆婆百般供着,而这些女孩子也认为,应该被养着,相互攀比,不出去工作,觉得自己赚钱很丢脸,好似乎这样会让人以为老公养不起自己。这种情况在我老家很普遍,本人也非常看不惯。

再说一下孝道。尊老爱幼本是人伦之理,但现在都农村里,确有很多儿子媳妇,不尽孝道,把风烛残年的父母赶往破旧小屋居住,自己住着两层小楼,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也不缺这点钱,为什么不让父母过的好一点呢,难道曾经的养育之情都不记得,说什么老大(二、三)不管我也不管,难道父母辛苦一辈子,就换来这个结局,实在让人愤愤不平。这种不尽孝道之人,绝对不在少数,而且大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全无羞耻之心。没想到这里,本人甚至都不愿回老家,身边这种案例太多。

近20年来,村里人走出去,赚到了钱,见了世面,人也精明了。但传统的尊老、尊贤、孝道,却流失了。村里的老人说的话,大家也都不愿意听了,威望渐渐也没了。如此种种,令人心痛。在这里,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挽救当前农村的种种乱象,用新时代的新方式诠释农村人的新面貌,摒弃恶习,重拾美德。

我小叔就是在外面发财了,回家想显摆,被房头的大伯一巴掌扇过去,现在过年都不回来了。九哥从昆明去他所住的城市谈生意,想着都是长辈就去拜访一下,被误认打秋风,回来愤愤地说才几百万身家就看不起人了,我钱比他多都不敢想。

村里老人没威望,主要是帮不上人,而现在又是向钱看的年代,说话份量大不大,全看钱多不多。这几年我村也出现这苗头了。

我的爷爷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古稀老人。今年93岁,身体依然健硕。

爷爷9岁时没了娘,曾祖父在爷爷13岁时做主,和奶奶结婚,在旧 社会 年代“人”的寿命都不长,爷爷奶奶结婚后没几年,曾祖父也驾鹤西去……,留下十六七岁的爷爷和奶奶生活,听爷爷讲那时候多亏堂哥堂嫂照顾。

我的父亲姊妹八个——我四个姑,三个大爷。我的二伯、三伯从小精神不好。六十年代家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灾,三伯在火灾中丧失生命,二伯精神从此更加失常。奶奶比爷爷大三岁,在我小姑十多岁时脑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爷爷在公社粮所工作,家里养了驴供粮所磨面,赶上农村家境不顺的那些年,三伯去世、二伯精神失常、奶奶患病、连续三年每年买的驴也无故生病死亡,连死三头。

爷爷一直照顾偏瘫的奶奶二十多年,直到去世,从来没用儿女操过心。傻二伯精神问题严重,可爷爷从来没有放弃过,在我年幼时还想着能为他娶上媳妇,但终放弃,爷爷和二伯一起生活,照顾他的起居,直到二伯现在住进国家敬老院。

爷爷十八九岁的时候,大姑和大伯相继出生,当过几天“八路”也被抓去做过“中央军”,可能命运眷顾他,惦记一家子人,都侥幸逃了回来。后来新中国建立了,在村子里当了好多年队长。爷爷一生慈善,即使在自己贫穷的年代,也救过好多人的命,挽救过多个家庭。村里很多前人的后代,都记得他的好,对我爷爷极度尊重。

在郓城县,爷爷有位干相好(爷爷喜欢这么说,就是结拜兄弟),为了感激爷爷的救命之恩,和爷爷成了亲戚,直到我们这些后代还来回走动。只知道哪位结拜爷爷,时常对他村里人说,“没有我兄弟,便没有我,没有我们这一家人,我如果对我兄弟不好,我一辈子坏良心”。村里的一位70岁的老人,得了偏瘫坐轮椅,每当看见爷爷,就哇哇大哭,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老人年轻时,村里组织挖河沟时,因家穷吃不上饭偷抹眼泪,爷爷当时任村上队长,后来把自己碗里的饭菜递给了他,而他却感激了爷爷一生。这些慈善的例子有很多……

爷爷现在身体还好,对生活很知足,前段时间村里有人鼓动他,去向国家反应自己情况,“自己也曾为国家做过贡献,为公社粮所磨面、在村里当了十几年队长”。可是他却说:“现在生活都很好,以前逃荒吃不上饭,我很知足,我不需要反应”。

两张照片(我爷爷和我的孩子,爷爷91岁那年拍摄)

我来讲下,我的看法:

以前农村里总有几个有威望的老人,为什么现在基本没有了

虽然在我们那,还有威望很高的老人,但基本上也没以前那么好使了。我们家族有个威望高的老人,平常其他人之间,要是有点小纠纷。大家都会找他出面,解决矛盾,他也愿意出面进行调解。但这老人家里遇上困难了,有能力能帮他的找借口推托,没能力想帮他的有心无力。

像是前几年,他儿子在外经商亏本了,家里经济有些困难,而我们族中有个身家过亿的。老人就拉下脸向他借钱,也不多才10万。但人家说自己没有现金,说了不少借口就是不借。老人就有点不高兴,就在我们面前诉苦,说那个有钱人各种不是:他家中有事,有人结婚,都要请老人去指挥,坐镇。因都是同宗的,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得,最多给两条烟。自己家遇上困难的,想借点钱,上门去借钱,人家就不愿意了。以后他也懒得再管事了。

那有钱人平常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当“领导”,指挥别人,总说家族人要团结起来,但一有事他就“消失”了。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现在不像以前,以前大家经济都差不多。不会有很多的金钱往来,而现在富的富,穷的穷。家庭之间有纠纷的时候,有红白事,都想到了老人。但在平常没事的时候,还是谁有钱,谁说的话就大声,他的话就好使。别人就是不服,也不好当面说出来。这就造成了没大事的时候,有钱人有威望,有事发生的时候还得去找老人。

综上所述,时代不同,现在老人就是有威望,也只能在大事上靠他,像是红白喜事。但在平常生活中,还是谁有钱,谁就有威望。喜欢巴结有钱人的,比围在有威望老人身边的多。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这个 社会 变得太浮躁了,什么都事情都向钱看,好像是有钱了就显得特别成功那样,没钱的都是 社会 最底层的失败人士。我有个叔就是这样,名校毕业,找到份好的工作,在广州买了两套房,就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阶层的人,对农村人不屑一顾,当着我爷爷奶奶的面嘲笑我父亲没出息,赚不到什么钱。呵,想当初他刚毕业出来 社会 的时候还不是我爸嘘寒问暖,他有什么事情都主动帮忙?哦,对了,两个月前的清明他都不回来祭祖了。你说为什么现在农村基本没有几个有威望的老人,那是因为大家都以是否有钱来论成败,没钱你就是个loser,哪还有威望可言。

我爸就是这种人,我深有体会也绝对有发言权

首先我先说明一点,并不是每个村里都是老人有威望,也不是因为是老人长辈有威望

我家是属于镇村连在一起的,四面都有小村,村下面还有山沟沟这些,反正村到镇大概一千米左右,我爸菜贩子出身,赚钱之后回镇里在做的小生意,按当时8几年9几年就是老板,村里修路改磨坊都是我家出的钱,镇上改水管村里换地镇长来都不好使,我爸去就管用,上到换地下到偷菜

总之说话管用有威望条件大概就是有钱,一碗水端得平,同宗村有威望条件不在这个范围内,但是为什么没威望了答案都是一样的

大家都有钱了,一分钱都没得的时候你面前有个百万富翁你觉得哇,卧槽不得了天寿了,有10万在百万富翁在出现觉得就那么回事

我记得我小时候和其它小孩在门口弹弹珠,沟里面人赶场来我家院吧歇的时候看见了就问这是不是某家的“少爷”~[捂脸],每周都会听见那么一两次搞得我很膨胀[泪奔]

回到话题,那么大家是什么时候开始有钱的,00年是个分水岭,90年开始爆发性做生意真正有钱就是00年到10年这时间,大家也想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这个时候淡下来了,10年后网络时代就不谈了。

00年前是“人”观念,后就是“金钱”观念,也就是说以前是敬重人钱是次要,现在就是完全敬重金钱,在通俗点就是,你个老年人在有威望又不能给我带来任何利益所以你算什么东西,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再拿我爸来说他现在就是明面上还风光大家都还敬重他,其实他现在说话的分量就是个树先生,其实现在 社会 无论是谁只要是你要求别人除非你特别有钱有权不然都是个树先生

手机不方便说得比较乱大家理一理

小时候,无论是小家庭吵架,还是大家庭、邻里之间闹矛盾,只要有威望的老人出面,矛盾双方立马可以停下来,各说各的道理,让老人评理,老人的评判结果双方也都接受。

我父亲以前就是这样的角色。记忆中无论闹矛盾的人有多大的怒火,多大的矛盾,甚至动用武器,只要父亲出现,战争就可以立马停止,当然也被误伤过。

现在许多人虽然表面对父亲依然保持尊重,但是我们都明白,他的威力早已不在。

去年一次回家,看到父亲情绪有点不对,就偷偷问母亲怎么回事。原来是有一家人也许是感觉父亲德高望重,出面为他家主持家事有面子,就邀请父亲过去。结果父亲真的安排事务的时候,那家人根本没当回事……

知道事情前因后果以后,心疼父亲许久,偷偷告诉母亲以后不要让父亲再管类似的事情。

妈咪老师认为:现在不是有威望的老人没有了,而是他们的威望失效了,都成为难得糊涂的老人。他们明白现在的人不再相信老者,不再相信道理,他们更相信金钱和权力的力量。

朋友,您好!您提的这个问题很好。这个问题,与当前农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年轻人越来越少、空闲房越来越多和土地没人种,等等,源出一系,但又更深了一层……下面,老胡子唠叨一点看法:

老胡子认为,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一个表面“因”,一个深层“因”。

好,老胡子开始分析—— 首先,咱聊一下表面的“因”:其实,农村有威望的老人少了,原因还是跟农村年轻人少了有关。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说,有威望老人少,跟年轻人,有码子事儿?您还别说,这事还真有关,依老胡子老家为例:小时候,老胡子跟小伙伴们玩,家家都有一大家子人,家家有老人;即便前些年,每次回老家,街上还有很多老人。但是,现在,很少了,哪去了?都被子女接到城里了,虽说老年人喜欢呆老家,跟一辈子的老邻居们拉拉呱,但是,他说了不算,得他的身体说算,接到城,也算有个照顾。这要是身体不好,子女们把他撂老家,邻居们看了也会笑话,对不?就算不常年住城,也大多春秋住老家,冬天在城里,有了候鸟的习性……

还有,老胡子从不把人往老年上面说,一直认为,现在五六十岁的这些人,也是年轻人。但是,如果按照以前农村,也模棱两可算是老人,可现在,这一茬第二梯队的老人,要么还在为子女的房 贷硬充年轻人,要么退休住在城里,哪顾得上在村里坐享威严啊?

“三娃子,去你三爷家看看,他瓮里还有水不?”

老胡子写到这,一句温暖的嘱咐,又从看不见的岁月里遥远着传过来。这是老娘的声音。老娘在吆喝小时候的老胡子,去看看三爷家的瓮里有没有水。那时候,村里人吃水,都要到街上的井里挑。老胡子的三爷,就是村里最有威望的人,古板,几乎不笑,经常拿着一本书,坐在一把大圈椅子上,除了翻页,一动不动,似 一 尊像,连苍蝇吓得都不敢在他跟前飞……三爷曾经是个秀才,教了一辈子书,后来,回村了。村里有个什么事,如:东邻嫌西邻污水淌他家啦、张婶和李婶争一只鸡啦,等等,这样的事,都找三爷断。每次断之前,三爷都面无表情,坐正了,“咳”地一声,吓得双方猛地一哆嗦,再有理的人,这时候,也没气势了……

瞧,老胡子又犯唠叨的毛病了,哈,别烦。老胡子继续分析——

那,咱接下来聊聊深层的“因”。其实,农村有威望的老人少了,老胡子认为,说到底,是有文化的老人少了。文化,这玩意儿,听起来简单,细一琢磨,内涵大了去了,比方说吧,成因上:有书本上的、有传统上的、有阅历上的……这里,老胡子说一句话,农村的老年人们可能不高兴,不过,也别不高兴,老胡子的老爹老娘就在农村,也是老人,就是——以前,那些有文化的老人渐渐去世了,现在的这些老人,大多文化上不高。为啥?生活的年代不同呗,这里不细说,只看一点,现在的老人,有在家里捧着书看的吗?恐怕有很多,还识不上二百个字呢。还有,刚才也说了,当年有文化的都出去了,就算退了休,也没有告老还乡一说了……因为文化底子浅,有些家长里短的事,现在村里个别老人,比年轻人还能计较,往往年轻人返回头去说服他们……

说到这,老胡子又想起自己的三爷了,他永远捧着一本书,他永远那么威严,他永远是老胡子的神,他永远是老胡子老家的魂……

朋友,老胡子说的,有道理吧?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首先是回忆起童年的一段往事。

记得我七八岁那年,有一天刚放学回家,经过邻居兵叔家门口,看见他家的鸭子在门口吃食,我淘气地上去就踢了他家鸭子一脚,把他家的鸭子踢的呱呱叫,邻居男的出来见状就吼了我一声,比较娇气的我就回家跟我爸告状,我爸没弄清楚实际情况就跑到兵叔家和兵叔吵了起来,并且吵的不可开交,最后甚至要动手打,周围人怎么劝都不行,最后我妈找来了在村里辈分最长的三爹和五爹。

三爹和五爹到了现场之后,首先瞪了我爸和兵叔几眼,我爸和兵叔立马停止了争吵,随后乖乖的跟着三爹和五爹到屋里,我在外面站着看着,只记得三爹和五爹比较严肃,把我爸和兵叔分别训斥了一番,最后我爸和兵叔都低下了头。

印象中,附近人家有什么事情都要请三爹和五爹,不管是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还是矛盾纠纷,他们都是关键人物,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他们的意见去办,他们一直在人群的“中心”,甚至村干部有什么解决不掉的干群之间的事情都需要请他们出来调解。

随着时间的流逝,三爹和五爹年纪越来越大,两人也分别在七八年轻相继去世。但是去世后,村子里的人有时候在一些公众场合下还是会念及他们。

一是有威望的老人相继离世,后人难以胜任

这些有威望的老人,除了辈分比较高这个明显的特点之外,还有很多特点是其他人不具备的。他们经历丰富,我三爹和五爹都是都是一九三几年出生,经历过战争,遭受过天灾,在部队服役过,他们一生经过很多场合,见过很多世面,所以他们对事情的看法能够相对客观,解决事情办法多样。他们受人敬重。他们为人处事大公无私,看待任何问题不偏不倚,考虑周到,作为长辈,他们不会“护犊子”,他们总是热心帮助别人,不管怎样,把别人家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一样来对待,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在危难之间。

他们离世后,村子里很难在找到像他们一样有着丰富经历、受人尊敬、热心助人的人存在,现在农村的老人曾经在他们面前只是个小孩子,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够丰富,处理问题的能力稍微欠缺。

二是外出人员较多,村里的“事务”大为减少

在原来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少,绝大部分人都在家里务农,人多事情也就多,后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农村常住人口大为减少,我家所在的自然村庄(村民组)原来有三十多户人家,目前在家只有十户左右,而且都是留守老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 人越少,事情也就越少,村子里没有那么多的事务需要处理,所以就算村子存在有威望的老人,需要他们出面的场合也相对以前大大减少。

三是 社会 不断发展, 社会 治理水平随之提高

在以前的农村,如果一个村子有事情,在信息相对闭塞的情况下,只能自行解决。而现在,随着 社会 的不断发展, 社会 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村干部对于村内事务的管理更加细化,涉及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加并且不断拓展和延伸, 对于一般性事务村民通过自己可以解决的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可以通过包片村干部出面协调,对于矛盾纠纷,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有较为健全的处理机制,可以运用相关政策、法律来进行妥善解决。

同时,随着人们的观念意识转变,村民面对问题,运用法律、政策的观念也不断增强,很多问题相对以前较为复杂,有威望的老人依靠自身难以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