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爆笑笑话 - 兔起鹘落文言文

兔起鹘落文言文

1. 兔起鹘落全文翻译

题目应该是“买鸭捉兔”。

原文:昔有人将猎(1)而不识鹘(2),买一凫(3)而去。原(4)上兔起,掷之使击(5)。凫不能飞,投(6)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7)而人语(8)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9),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10)?”其(11)人曰:“我谓尔(12)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13)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14)得他兔否?”

(1)将猎:准备去打猎。

(2)鹘:隼的旧称,一种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掷,把。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像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按

(15)昔人:前人,古人.

全文: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按住那兔子吗?”

2. 兔起鹘落古文举是什么意思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形容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成语:兔起鹘落 发音:tù qǐhúluò 释义: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形容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示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此事如~,稍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

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机栝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3. 兔起鹘落古文举是什么意思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形容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成语:兔起鹘落 发音:tù qǐhúluò 释义: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形容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示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此事如~,稍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

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机栝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view/61400

4. 胸有成竹文言文

原文竹之始生,一寸之萌①耳,而节叶具焉②.胸有成竹典故漫画自蜩腹蛇蚹③以至于剑拔十寻④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⑤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⑥,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⑦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⑧而操之不熟者,平居⑨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筼筜,yúndāng,一种大竹.)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原文注释①萌:芽.②而节叶具焉:但节、叶都具备了.具,具备.焉,句末的语气助词.③蜩(tiáo)腹蛇蚹(fù):蝉的腹部、蛇的腹下.蜩,蝉.蛇蚹,蛇的腹下.蝉的腹部是分节的,蛇的腹下分节、有鳞片,这些特征都与竹笋有些相像.④寻:八尺.⑤成竹:完整的竹子.⑥急起从之,振笔直遂: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意即“急起振笔,从之、直遂”,就是急忙起来挥动画笔,依照、跟随(心中的竹子形象).遂,通“随”.⑦与可:文与可,名同,北宋梓州永泰(近四川监亭人),曾任洋州知州.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宋代画竹名师.⑧见于中:心中有了构思.⑨平居:平常,平时.原文今译竹子初生时,只是一寸高的小芽而已,但节、叶都已经具备了.从像蝉的腹部、蛇的鳞片一样,到剑一样挺出高达十寻的,各种形态都是天生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一骨节一骨节地来画它,一片叶一片叶地来堆砌它,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啊!所以画竹一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提笔来仔细的观察,就会看到他所想画的竹子,急起挥笔,依照心里竹子的形象,一气呵成,以再现心中所见到的(竹子).(这个过程)好像兔子跳跃飞奔、鹰隼俯冲下搏一样,稍一迟疑,机会就失去了.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其中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又不能做到的原因,是由于想法和动作内外不一,心与手不能协调一致,没有学习的过错啊.所以凡是心里明白而操作不熟练的,平常自己以为明白,可事到临头就忽然忘记了,难道只有画竹是这样吗?。

5. 谁有兔起鹘落的翻译第一句是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

买鸭捉兔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

古文欣赏

昔有人将猎(1)而不识鹘(2),买一凫(3)而去。原(4)上兔起,掷之使击(5)。凫不能飞,投(6)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7)而人语(8)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9),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10)?”其(11)人曰:“我谓尔(12)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13)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14)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

词语注释

(1)将猎:准备去打猎。

(2)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想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持握、捕捉。

古文翻译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古文简析

《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6. 《胸有成竹》文言文以及翻译(含人物文于可)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译文〕

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注意学会使用多个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