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印度圣雄甘地一次到外地办事,上火车时一不小心把一只鞋掉到了路基边上,他想下去拿时火车已慢慢开动了,于是圣雄甘地把另一只鞋也迅速脱下来扔到路基边上,别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这样别人就能捡到一双能穿的鞋”。听了这话,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甘地之所以深受印度人民的喜爱,就是因为不管做什么事他首先想到的都是别人。其实,与人交往也是如此,如果你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是想与他交往对我有没有好处,那么,你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人,别人也绝不愿意和这样的人进行交往。
2003年的“非典”时期,一位打工农民从外地返乡,乘车赶往自己的老家。到了离家五十多里的地方,他突然感到自己身体不适,发热、咳嗽,从新闻中他看到过“非典”症状的宣传,联系自己的症状,心头便是一惊。
他想如果自己是,“非典”感染者,那么一车人就会被感染。他让司机把车停下来,自己走下车,慢慢步行回家。
那几十里路他走了很长时闻,到了村口已是口干舌燥,真想回家喝一碗凉茶,马上见到他的妻子和老父亲。但他却停住了脚步。他怕自己的疾病传染给亲人和乡亲。
他就站在村口,大声唤着妻子的名字。他的妻子闻讯赶来了,他让妻子给他端一碗水,摆在村口的一块大石头上,然后让妻子走远些,不要靠自己太近。
水喝完了,他又对妻子说:“把父亲叫来。”
妻子把他的老父亲扶来了。他双膝跪下,朝老父亲磕了一个头,说:“孩儿可能得了‘非典’,这就上医院去,您老人家多保重。”说完,他在老父和妻子的眼泪中独自步行去了医院。值得庆幸的是,他患的并不是“非典”。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江苏丰县。市委书记听到这个故事后,感慨万千,盛赞这位叫张元俊的大义农民。
与人交往不要老想着从对方处能得到什么,要时常想想自己能为对方做些什么,这样你在人际交往中才能越走越宽广。
避免社交“心理错位”
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际,但其交际的质量却各不相同:有的人左右逢源,灵活应变,人缘广结;有的人却捉襟见肘、处处受制,把人际关系搞得剑拔弩张。究其原因,在后一种人的身上肯定存在着影响正常交际的种种心态因素,那么这些消极心态不容置疑地需要我们常常自我反省,努力克服,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社交。
先说一说孤芳自赏。
一般说来,人们大都不满足自己的财富,却极易欣赏自己的聪明。孤芳自赏往往是由于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所致。他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恃才傲物,这种人语言凌厉,对某方面不如自己的,要么不屑一顾,要么恶语相向;甚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以自己的聪明去映衬别人的笨拙。另一种是孤芳自赏,虽不着力地显露自己,却对别人的所作所为和喜欢爱好漠然置之,其表现是不屑谈交际对象关心的话题。
如此待人接物,人们便会对你避而远之,使你虽处于人群之中,却感到孤立无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孤芳自赏的典型。虽然在贾府,她身为贾家外甥女,却并不被贾家上自贾母下至婢女真诚相待,真心所爱,原因就在于她自视甚高,态度傲慢,出语凌厉而缺少谦逊。与之相反,薛宝钗虽然不如林黛玉跟贾家血缘关系那样亲近,但她从不孤芳自赏,而是八面玲珑,对上能尊敬亲近贾家的长者,对下能随和谦逊不刻薄下人。所以她被贾母钟爱,也被王夫人看中,就连丫环、老妈子们亦交口称赞,最终成了贾家的二少奶奶。想来,这虽然有很多因素在里面,但薛宝钗不孤芳自赏是她深得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说一说自轻自贱。
自轻自贱是与孤芳自赏相反的一种心态反映。与人交往,没有潇洒倜傥的姿态,、而是畏畏葸葸。这种人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缺乏主见,常看别人眼色行事。见了上司,点头哈腰;跟同事交往,总怕被别人笑话;碰着邻里,总赔着小心;与朋友相聚,总说自己不如人。自轻自贱从心理角度看是自卑感在作怪。由于自卑,对自己便毫无信心;没有信心,便表现出轻视自己;轻视自己,行为便缩手缩脚,神情黯淡、语讷迟钝。从其内心看,自轻自贱的人往往想要用自己的行为博得人们的同情。然而,事与愿违,人家会认为你太贱,不愿跟你交往。自轻自贱一般多发生在性情软弱的小人物身上,由于地位的原因,总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其实越有这种心理,人们越瞧不起你。这种自轻自贱如果成为病态,不但不能搞好人际关系,甚至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契诃夫的小说《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的主人公是个小公务员,在看戏时打了个喷嚏,唾沫星溅在了前排将军身上,他便认为自己铸成了大错,于是便在尉场道歉,后又三番五次去将军家说明他并非故意。终于惹怒了将军,把他轰出门去。这一轰,竟吓死了他。这个公务员就是岛轻自贱的典型。
再有,就是适应性差。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人,在熟人跟前能风度翩翩,侃侃而谈,一见生人就举止失措,语无伦次;做主人能自如大方,做客人却频频失态;在家里、单位尚能举止得体,在公开场合却脸红心跳;对合乎自己习性的生活习俗能欣然接受,对跟自己习惯有异的东西却拒不接纳。这种人的表现都是因适应性差造成的。
适应性差,表层原因是胆子小,深层原因实属心理不健全。他们总觉得跟平等的人或熟悉的人交往没有危险,所以没有心理负担,能应付自如;而跟强过自己的人、陌生的人交往,心理便不自然,觉得语多有差,后果难以遇料,当然会未交往心先怯,露出窘态了。
适应性差虽对已有的交际圈影响不大,但要扩大交际范围就比较困难了。适应性差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大多都“躲进小楼成一统”,很难知“山外青山楼外楼,更有好景在外头”了。
最后说一说缺乏幽默。
缺乏幽默也是与人交往中需要改变的一种消极态度,做人,态度要严肃,但与人相处却忌讳永远一付“英勇就义”的面孔。交际中如缺乏幽默感,便会影响交际的质量。幽默有时确实可以收到一本正经难以企及的交际效果。
有则笑话,一人无罪被误抓,看守见此人爱开玩笑,便逗他说:“你如果说一个字能把我惹笑,便放了你。”这个人脱口说了一个“屁”字。看守不解地问:“此话怎讲?”此人心不在焉地说:“放也由你,不放也由你!”看守听罢哈哈大笑,便放了此人。
在影响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种种因素中,孤芳自赏和自轻自贱是心理问题;适应性差主要是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对交际活动方法操作训练不够;缺乏幽默则是对交际活动的态度问题。从整体看来,影响交际活动的因素主要是心理原因。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交际心理,做到不孤芳自赏,不自轻自贱,能见机行事,适应各种交际环境,以幽默、达观的态度参与交际,才能使交际活动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