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爆笑笑话 - 五大名瓷之一官窑

五大名瓷之一官窑

官窑是中国古时五大瓷窑(柴、 汝 、官、 哥 、 定 )之一。 后宋代的五大名瓷之一,在除去柴窑而加入钧窑,诸如: 官窑出战戟、这种瓷器和汝瓷、哥瓷、宋钧瓷、定瓷合称中国五大名瓷。

?

官窑是北宋大观、政和年间, 官府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开设的瓷窑场,后世广意上官窑意指由 中国历代政府营建,为其烧造瓷器的窑场,所生产的陶瓷供宫廷所用。

“官瓷”是一个特定的特谓, 专指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设的官窑所造瓷器, 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 粉青紫口铁足是其特色。

南宋渡江后,江北名窑均毁于战火,景德年前,赐江西昌南镇名“景德镇”, 元代忽必烈又在此设浮梁瓷局,除皇家专造外,还将战争中俘获的所有陶瓷业工匠均发配到昌南居。

后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这个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岭土资源的昌南古镇, 正式成为中国官窑的集中地,千年窑火一直延续至今天,营造出一脉独具特色的昌南盛世。

因此除了有名的宋代官窑之外,亦有辽代官窑、明代官窑等。 官窑产品必须符合皇家的审美观,客观上就限制了陶瓷工匠的艺术发展,清乾隆之后,官窑产品也就逐渐没落了。

官窑起自唐,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 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 “千中选十,百中选一” ,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

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 到了元代则设局,以提领监陶,后改为本设总管。他们烧出的 “景德年制”,“枢府’ 等款式的瓷器,分别称为 “景德窑’,“枢府窑” 等。

广义

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 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

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 (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 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

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 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

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 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 ,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

从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到清朝覆亡, 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 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 江西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

景德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 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

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 器多仿古,主要有碗、瓶、洗等。 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 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底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南宋时先后设立了“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 南宋官窑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 釉面乳浊,多开片,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 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而采用刮釉垫烧时,足上露胎而呈偏赤铁色,故有“ 紫口铁足 ”之称。

明代采取“官办民烧”的形式 ,开始有官厂,专烧进贡的瓷器,也称景德镇御窑厂,特派厂官,经费出自地方,编役人夫,设窑达五十几座,专门烧造御器即贡器。

瓷器烧制经过两宋时期的发展 ,不论在烧制工艺,还是器具种类方面都达到了高峰,各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种,如 永乐甜白、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 等瓷中翘楚。

.

永乐帝在位时, 景德镇瓷器生产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瓷器烧制承上启下,内外交流的重要阶段,上承宋元,下启康乾,能工巧匠们除了继承前辈的精巧工艺 ,仿制元代的典型器物外,还大胆进行创新改良。

烧制成永乐甜白,青花,釉里红等极具时代特色的新瓷器,尤其是多色低温釉上彩瓷器, 打破了以往瓷器多为单调色彩的传统,使之更赏心悦目,为后来的成化斗彩,嘉万五彩乃至康雍乾粉彩瓷器烧制奠定了基础。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受等级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 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 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 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而且各种堂名款、花押款、吉语款也更为多样。

狭义

严格地来讲 狭义的“官窑瓷” 又分为两种, 御窑瓷和官窑瓷 。两种瓷器均由“官家”督造和采办,所以对民间而言,统称为官窑瓷。但就管理而言,则有非常大的区别。

御窑瓷 , 是指专供皇家使用的瓷器,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 ,等级森严,均与《车服制》严格对应,错用或擅用均为重罪。

1、 皇家瓷:比如清雍正的“正黄瓷”,就是皇家专用色彩,仅皇帝和太子可以使用。 纹样方面,皇帝所用为五爪金龙,亲王则只能用四爪行龙,且称为蟒(清代仅有“一诏二封”的恭亲王奕?一人享受过赐用正黄和五爪金龙的待遇),凡此种种,得以成系统流传至今的,首推“同治皇帝大婚瓷”;

2、 王府瓷:型制设彩依例专烧,供包括亲王在内的其他皇室成员使用。 文物中著名的“乐道堂瓷”即是王府瓷中的典范之作。

3、 一品宫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多作帝王赏赐之用。早期的宫瓷题材多取自官服上的补服元素,比如武一品的麒麟,文一品的仙鹤等。

民窑瓷用龙多将爪藏于云水之中而不现,可以说是一种皇家礼制与民俗的相互妥协。

官窑瓷,主要是庞大的官僚君体使用,型制要求相对较低,多限于花鸟虫鱼神话等“礼制”之外的题材, 有时皇家会作为“趣味”把玩器采购,但多为官员、富商使用。这一类瓷器,一般由内务府采办,在景德镇设有专门的督陶官,长年烧造。

鉴别

产品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青瓷两种,胎质较松,呈紫灰色。 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外底留有 3至4个或更多支钉痕。

薄胎薄釉青瓷采用垫饼垫烧,釉多开片不透明,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淡黄和青灰色,纹饰少见,有紫口铁足现象。 器形有碗、盘、洗和各式瓶、炉等,仿古铜、玉器造型较多见。

现指官窑

官窑,毛公洞第一(今江苏扬州一带)。 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 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 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 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

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另外”肉腐留骨“(露胎处象死人骨头,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 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拍卖鉴赏

宋 北宋官窑深腹碗.

RMB 166,842,000

北宋官窑传世极少,十分珍稀名贵。 现除上海博物馆有四片瓷片, 台湾鸿禧美术馆有一片瓷片, 中国文物考古部门在北宋官窑的窑址曾发掘出土几件残器和瓷片外, 全世界迄今没有一件完整器,本次参拍的官窑深腹碗,椭圆洗是海外私人收藏的传世精品。 由于北宋官窑是从汝官窑进化而来,故更显珍贵,文物价值、历史价值、收藏价值等远远超过汝窑,可以肯定该官窑深腹碗和椭圆洗(前一件)的市场价值无法估量。

南宋 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

RMB 91,901,160

官窑其色,青润明亮,匀净素雅,方存之间,映出一片雨过晴天,釉见开片,如一缕金线,曼舞游丝,织出那不世之经典。 时有龙泉其窑,已着力学之,后世仿烧之风,更是延续至今。至明一朝,时人多作文章,对其大加赞赏。宣德、成化两朝,景德镇御窑多有仿造,唯形制略小。 入清以后,雍正曾取宫中珍藏,送至景德镇,命御窑匠师按此烧造,如本品形制者,或亦见于其中。

乾隆帝,尤好古珍,下投其所好,进大批宋官入朝,上见而以为真,择其精者,御题诗文。此类之品,久惑世人,直至近年,方得分辨。 1989年,台北故宫作展,录官窑一百四十三件,其中瓶尊等三十件,然或仅四件实为南宋官窑真品。

南宋 修内司官窑海棠瓶

RMB 80,408,000

修内司官窑,也称南宋官窑,烧造时间非常短,在已发掘的杭州乌龟山郊坛官窑窑址中发现很多瓷片与窑具 , 胎质呈黑灰或灰褐色,胎质轻薄、釉层较厚、釉色有粉青、蜜腊黄等色,器型常有盘、碗、碟等 ,还有仿古器皿是受北宋徽宗提倡仿古复古的影响,作为宫廷陈设用品;郊坛官窑遗址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其特征与历代文献记述相符合。

南宋官窑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分,是极浅的蓝绿色,但也有以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为主的。 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而修内司官窑的存世量更是凤毛麟角。 此件海棠瓶器身分量极轻,符合官窑薄胎厚釉典型特征,而釉色开片亦达到官窑器的极致,紫口铁足的工艺更是南宋官窑典型特征。虽然经过岁月的磨砺,但其釉面依然保持强烈的玉质感,如玉如翠!

宋 北宋官窑椭圆洗

RMB 74,152,000

北宋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下旨在汝州张公巷建造的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窑胎体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北宋官窑的典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