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拿孩子安全感来捉弄孩子,看孩子出丑的行为,只是无聊的大人通过逗弄孩子给自己找的“乐趣”。而偏偏被逗的孩子不能哭,孩子家长不能气,很多人也就把这种逗孩子称为了“中国式逗孩子”。
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孩子来说,父母和长辈就是权威的化身。他们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就是正确的。
所以大人们说的很多玩笑,会让孩子信以为真——小女孩觉得爷爷真的不要她了,儿时的动妈觉得哭闹真的会被灌耗子药。
这种“中国式的逗孩子”实际上娱乐的只有大人,而孩子则是受伤的那个。
“中国式逗孩子”,有你想象不到的伤害
曾看过一项关于“熊”大人逗小孩的调查:
Top1:“熊”大人对孩子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Top2:不熟悉的人亲孩子,或者摸孩子的脸。
Top3:“熊”大人问孩子,“你爱爸爸还是爱妈妈?”
Top4:弹男孩“小鸡鸡”和逗小孩喝酒
对于认知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的孩子,这些“逗”只是掩盖了成人不妥行为带给孩子的伤害——因为是在“逗”你,所以你哭了,就是你娇气;因为是在“逗”你,所以你反抗了就是不懂事;因为是“逗”你,所以你不能太较真,不舒服就忍着......
所以,当孩子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意愿时,父母就应该站出来,阻止对方的戏弄行为。同时,对身边的人也表明态度:我知道你是喜欢孩子,但是孩子不喜欢这样被逗,他还小,会当真的。
如果,实在是不好意思说,那就干脆找个理由,带孩子离开,不让人这么逗弄。
等孩子大一些了,就告诉孩子,当对方的行为让你感觉不舒服时,可以勇敢地拒绝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