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初秋,还是有些燥热的,让人多少有些烦意。
又是一个寻常的晚上,不知道晚上吃什么。可能最想吃的是家里妈妈熬的大米粥、烙的鏊子馍、炒的雪里蕻,但条件是不允许的。
思来想去,打算做一碗面条作为晚饭。因为匆忙,没有手擀面,所以就用了鲜面条代替,面条里放了些韭菜,还扑了鸡蛋。很快面条就做好了,盛在大碗里,闻着也挺香,看起来很有家的味道,可是吃起来还是总差那么一点点意思,我知道妈妈的那碗面条,应该是我穷极一生都学不会的,它的特殊性是无法替代的。
虽然现在的这碗面条也不错,但是顶多能做到的是让我饱腹,而精神上的念想依旧是饥肠辘辘。
那一刻,我知道这就是长大,它意味着你不得不学着父母的样子去生活。现实有时候是你逾越不了的,你只能捋着往前走,没有可能允许你回头,生活就是生活,现实就是现实。
人什么时候才算长大?可能就是你想吃一碗妈妈做的手擀面,可是你在外头,妈妈却在家乡,距离和现实打败了一切。
于是,你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了一碗手擀面,什么都像,就是味道不像,你再也找寻不到那滋味……
年少时在家时嚷嚷着妈妈每天都做一样的饭菜,殊不知做饭是件琐碎的活,它是很辛苦的。长大后在外时叨叨着自己每天都一样做的饭菜,为什么却没了滋味?做饭不难,难的是做饭的神韵对、饭菜的滋味对。
小时候憧憬着长大,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匆忙地成长会让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怀念过去。
吃饭的时候我找了新一期的《脱口秀大会》看,也算是给生活加一味调节剂。
当听到呼兰讲到他眼中的中年危机时,虽然我还不是中年人,但是还是下意识的想了想,这危机不仅仅是直逼中年人 的,它是每个人的宿敌,你不快跑,它早晚会与你相遇。
在段子里,呼兰有一段话说的很“炸”同时又很扎心——“网上那个什么鸡汤文嘛,什么俞敏洪31岁创办新东方、张朝阳35岁创办搜狐……你急什么急?你说我急什么急?留给我大器晚成的例子都不多了,我心里还剩下的三道防线是:35岁的马云、43岁的任正非、跟60岁的姜子牙。”
段子是笑话,笑话是真话。
呼兰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节奏,语速很快,像连珠炮一样,一句接着一句。但是每一句在逗笑人的同时有统统进了人的心里。
可能这不仅是中年危机它更是一种长大,他人的说的话,即便是笑话,你也都听进了心里,想着以后的自己还剩多少应对生活的法子。
真的,长大意味着你藏起稚嫩的自己,壮着胆子、硬着头皮往前走,面对生活的难,应对人生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