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年春晚,有一个小品节目《扶不扶》, 就是取材于生活中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的当下现实,既有当事人的矛盾心理纠结,又有路人扶与不扶的道德拷问,现实观感强,台词既幽默又富有哲理,尤其是结尾处那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因为直指社会热点,爆笑吐槽中传达正能量而受到观众强烈赞许。更有无数观众表达和小品中一样的困惑,“如果真是我遇到了,扶不扶真是个问题”。
的确,在这个未富先老的国度,老人屡屡走入公众的视线,成为热议的焦点,这是因为他们是容易跌倒的一个群体。本来,跌倒在地的老人扶起来便是,但是且慢,在扶与不扶之间,国人正经受着一场心灵的煎熬:扶吧,要是老人讹诈(谎)说是你撞倒的,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一副乐于助人的好心肠热心肠反而惹祸上身;不扶吧,眼睁睁看着一个倒在地上的老人在面前痛苦呻吟,于心不忍,良心不安……这不是没有前车之鉴,远有南京的彭宇,中有天津的许云鹤,近有四川达州的三个小孩,以及广东河源因救老人反被勒索而选择自杀以证清白的吴大哥。正因为好心扶老人反被“讹诈”的现象频频出现,扶老人也就成了当今街头一项“含金量”很高的技术活,所以在2011年9月,当时的国家卫生部也不得不出台《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资深媒体人石述思就据此撰写了一篇《十三亿人竟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的文章,其实不是扶不起,而是不敢扶、不能扶、不会扶。
十三亿人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背后潜藏的是什么因果关系呢?民众无一不指是国人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笔者以为,于今所见,公序良俗江河日下,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日渐式微,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公民道德急剧滑坡,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实乃堪为所忧。
诚信作为社会各主体之间相互交流交往的信誉保证,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保障。一个社会的诚信状况,决定着这个社会的运行状态。就当前的中国的诚信问题,有媒体刊文指出,随着近年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不但越来越差,有些方面甚至极其糟糕,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单就从十三亿人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这个背后隐藏的诚信危机来看,这一说法决非危言耸听。
那么,是谁导致了社会诚信缺失?换句话说,谁是导致社会诚信缺失的罪恶魁首?
不妨来看看中国近年来的一些社会诚信状况:从企业拖欠工人和农民工工资到慈善组织大肆侵吞、挥霍善款,从大学教授学术精英论文剽窃造假成风到类似故宫博物院这样的学术文化高地丑闻频出,都表明我国的社会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这其中也包括政府官员贪腐严重,以及公权力被滥用等政府失信现象较为普遍,如此这些,更是加剧了社会诚信的滑坡与丧失。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诚信意识淡薄,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将得到的利益和发展的成果真正普泽社会、普惠民众,甚至不惜凭借垄断的资源与手中的权力与民争利,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严重地损害着政府诚信,以至于在众多社会热点事件中,民众(网民)总是习惯性地在第一时间以“吐槽”的形式表现出对政府的“不信任”。
多年前,笔者所在的村,镇政府打着为农民着想的旗号,鼓励农民发展大棚蔬菜,村民担心到时菜溅伤农,不愿种;政府就鼓动说,到时辣椒、茄子等价格如果低于1.6元/公斤,就挑到镇政府来,有多少收多少。农民于是放心大胆地发展,当年农民大种辣椒、茄子,然而市场价格却只能卖到三四角每斤,无奈,农民只好把辣椒、茄子大担大担地挑到镇政府,而镇政府却失信于民,不践行当初的承诺,并把农民赶了出来,农民真是欲哭无泪。还有,也是这个镇政府,当初发文有奖征集街道名,公众积极响应,等到街道名都公布了,却没有公布有关奖励的名单,也许这个镇政府压根儿就没想到要奖励应征者,只是忽悠公众热情参与的一颗热心。
无庸置疑,社会诚信的缺失是导致整个社会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的罪恶魁首,而政府缺失诚信则是导致当前社会普遍失信的首要因素之一。从镇政府的失信于民可知,在目前社会诸多的失信现象中,政府失信是最具破坏和示范作用的“病毒”。“上梁不正下梁歪”,政府诚信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之中,政府诚信缺失,将导致一系列“失信行为”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