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西区百老汇剧目,都是商业演出。所以引进的话,无论是国内主办方还是国外演出方,都要 从经济角度来考虑,评估项目的营收利润,至少不能赔钱吧。门庭冷落也会影响节目剧目的国际声 誉。 还有很多剧目,比如《剧院魅影》、《魔法女巫》等,对剧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像《剧院魅影》首 次光临上海大剧院,大剧院为此停业改造了将近一个月,而2005年结束上海第100场演出后,时隔10 年才登上北京的舞台,主要就是因为一直到2015年,北京才有符合该剧技术要求的剧院。这点说起来 有点搞笑:几十年来,我朝官府朝廷花在造场馆上的钱不少,而且可以说是毫不吝啬,但是即使如 此,造出来的剧院,也不比百老汇西区那些个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历史的剧院,更胜任不少演出的要 求,甚至还在剧院设计和配套上闹了笑话。 除了硬件条件以外,人员配备也是一个限制。我朝习惯了政府晚会类型的表演,或者是戏曲歌剧等传 统型表演,现代化新型娱乐商业演出的人才配备跟不上,很多大型正规音乐剧不光是需要演员演奏 员,更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经验和团队合作专业精神的演出辅助人员,如灯光、音响、舞美、道具、服 装等来配套,这些我朝也相对严重缺乏,不少在专业院团里从事这些工作的,经验还算有,但是相当 缺乏专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态度。 所以说,引进演出,不是简单地把人和道具布景拉进来就行了,前期有很多准备工作和要求要满足的,这 些条件不能达到,演出就没法进来。再加上审查限制,很多好剧目就暂时和我们无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