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才子,有一次,一大批的文人在一个酒馆里面聚集,这个落魄的才子也在这其中。他们进行了对联的比拼,他成为了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他所出的对联没有让那些观众失望过。
这位才子在耍酒疯的时候,出了一个对联“:竹本无心,奈何节外生枝”。这个对联让非常多的文人感到疑惑了,他们想要去了解这一个对字的意思,原来这个小伙子喜欢一个女子,他还没有向这个女子求婚,这个女子就已经婚配给了别人。
接着小二又说,这个女子也喜欢这个书生。男人已经无法抵抗命运的折磨了,这个弱小的女子更没有这样的能力。她只能哭泣着,坐上了红装大花轿子,从此各尽天涯路。
一直站在另一侧的一个才女站了出来,脱口而出就出了这一个对联,“花虽有情,怎奈随风飘零”。这个对联对得太经典了。
扩展资料
在中华文化中,汉字是一种主要的文化载体,汉字的平仄韵律也很有讲究。根据汉字的韵律和形状就能够做出诗句或者对联,这两者都是身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文化。
说到诗句,世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唐宋时期,特别是在唐朝,在那个盛世的年代,有很多文人儒士都擅长作诗。但是说起对联,能与对联搭上边的人就多了,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凡是识字的,都可以做出一两幅对联来的。所以说对联的随意性就比诗句要高。
从古至今就有许多无人能出下联的上联。虽然上联与唐诗和宋词比起来是很随意,但是他也有他自己的章法和规矩,不但要上下联相互对照,并且其中的意思也要表达的相同,但是上下两联不能重复一个字。
对联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里都能够灵活运用,并且能够准确表达出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在古代留下来的对联里,最短的对联只有一个字,但是最长的对联就有几百个字呢。
上联:”竹本无心,奈何节外生枝”。大家对于竹子也应该有所了解,它是中间空、外部直,并且每一节之间互补相通,但是在节点处却长出枝叶,竹的枝叶风吹过知乎会发出飒飒的响声,很是好听,因为这些原因,文人雅士们都偏爱竹,还把它当作君子的品质。
其次竹的实用价值也很高,竹笋可以吃,竹子本身可以做成家具,或者是用来建房子,又或者是用来做成家中的小物件,都是很实用又美观的。就此来看,这个上联还是很经典的且接地气的。
事实上这个上联重要说的是“奈何节外生枝”,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就如同人一样,如果内心太过空白浅薄,就会在无意之间造成很多麻烦事,给自己招来横祸。这也就是说,做人不要太过老实,或者不要不懂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