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爆笑笑话 - 为什么黎平话漏风?都是因为这个人

为什么黎平话漏风?都是因为这个人

说起明朝的些许事儿,总和宦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自打永乐皇帝设了东厂以来,太监的“戏份”越来越重。

1505年,14岁的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打小陪在武宗身边的太监刘瑾,深谙小皇帝的心思。皇帝爱玩,他就搞些狗马鹰犬、歌舞角斗供皇帝取乐。

《明史纪事本末》有记载:瑾朝夕与其党八人者,为狗马鹰犬、歌舞角斗以娱帝,帝狎焉。

日子久了,一来二去,小皇帝渐渐地任这些个太监们“摆弄”,甚至连“披红盖章”的权力都落到了太监刘瑾手中。

官员想要在朝中立足,少不得要巴结刘瑾,不拿点银子“孝敬”,怕是难保顶上乌纱。

可是有人不怎么不识时务,别说“孝敬”,还极尽讽刺,结果被敲掉牙齿,落得个流放的下场。

这个不识时务的人叫做陆沧浪,当时做官做到工部侍郎的位置,而且作画特厉害。

《黎平府志》记载:沧浪磊落不羁,正德年间以诗闻于上,待诏金马门,晋工部侍郎。以诗讽逆刘谨,谨怒,中伤之,折其齿,流五开卫黄团驿。

志中所说“五开卫黄团驿”就位于今天贵州的黎平县。

明朝时期,生活在黎平的大多是屯垦的士兵,平日里忙于练兵、垦荒,家里的小孩子多被忽略,疏于管教,经常在街头闹事。

他觉得,屯军的将士们在前线保卫家园,他们的孩子理应受到好的教育和照顾。

于是他创办了学堂,教孩子们读书。

野惯了的孩子哪那么容易进学堂,于是陆沧浪就到各家各户,劝说孩子们来上学。

后来反正经过不少挫折,不过学堂还是办起来了。陆沧浪就教他们读书。

但是受了折齿之刑,说话漏风,教学生认字时,一些字的读音就走了样,如:“吃”读成“七”,“英”读成“因”等。

不过孩子们还是挺懂事的,也不笑话老师 老老实实学着老师漏风的口音读书。

于是慢慢就形成今天的黎平话。

陆先生从教书的那天起,就由学生家长轮流供饭,每个学生供养一天。因为缺牙齿,吃饭不怎么利索。

当地一户人家独出心裁,将本地特产香禾糯米蒸熟晾干,然后炒胀,用五花猪肉、花生米、香菇、核桃仁剁碎,再加入葱、姜、蒜等佐料与鸡蛋拌匀,用手捏紧打圆如核桃大小,然后蒸熟。

这种食物既容易咀嚼消化,又利于滋补身体,陆先生非常爱吃。

因此物专为陆先生而作,便以先生的名字命名,这就是今天黎平当地有名的小吃——“沧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