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问题一一手指又能怎样发力呢?
乒乓球正手攻球,是一个整体的发力过程,不可偏废,更不可强调手指怎样发力。
手指是干什么用的?不就是握住球拍吗?那手指的作用就是握住球拍,别让它掉了。仅此而已。
有一句话很有名:用手臂打球是小学生,用手腕打球是中学生,用手指打球才是大学生。(大意)据说是庄则栋先生说的这番话。这话说的对不对呢?
既对,也不对。关键看怎样理解。若以为乒乓球正手攻球关键靠手指,那就错了一一那就是以偏概全。若以为用手臂和用手腕都没用手指高级和重要,那就更是错上加错了。
古人曾编了个笑话:说有一个人吃了五个馍馍饱了。于是他说:我真傻!吃那第五个馍馍不就行了吗?还可以省下四个馍馍。
若只强调用手指打球就与这个笑话如出一辙。事实上乒乓球的正手攻,手指是不能发力的。从根本上说:手指本来就没有这个发力功能!否则要手臂、手腕干啥?
手指的作用就是抓住某一物体,若需要发力,那也是配合而已。所以根本不要指望手指发什么力,因为手指不具备那个功成。手指的握力就是其根本功能一一握紧和放松。
庄则栋先生的这番话,意在强调打乒乓球的细腻手感。切不可误以为必须学会手指发力。若理解错误,就会钻进死胡同,最终把自己变成盲人摸象的牺牲品。
总之乒乓球的正手攻球是一个整体的协调发力的过程。人体的各个肢体,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综合协调,力贯末梢。这个末梢就是手指。而手指握紧球拍,将全身的力道传递到乒乓球上去,如此这般,别无它途。
正手攻球是下肢+腰部+手臂协调发力的结果。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中必不可缺的进攻技术,但由于每个人的技术特点不同,又可分为撞击和摩擦两种。像伊藤美诚的正手进攻就是以暴拍、暴力扣杀为主,而像孙颖莎、王曼昱等国家队队员则是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对球的摩擦更充分,旋转也更强。
1.撞击型进攻,要以手腕和控制拍型为主。 像伊藤美诚这种近台快攻,正手的暴拍大多是在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以手腕发力为主,并辅助以相应的拍型控制。对朱雨玲、丁宁相对力量较小的弧圈球,伊藤都是以暴拍处理;由于撞击的力量大,这种球直接得分的概率非常高,也让对方很难形成反拉。而对于像孙颖莎、王艺迪等暴力弧圈,伊藤美诚则是采用贴、挡的方式,用减力、借力的办法,通过回球角度、落点来破坏对方的连续弧圈进攻。 由于业余选手一般都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扣球基本是靠手来拍击,因此这种以撞击为主的正手扣球、暴拍还是非常容易掌握的。
2.摩擦型进攻,要以下肢带动身体发力为主。 专业运动员的正手进攻,发出力量不是在手腕,而是在从脚到腰的蹬转,继而将力量从收臂释放出来,是整体身体力量的输出。这种力量攻出来的球前冲性强,力量旋转兼具,威胁非常大。目前, 男、女乒坛一流选手都是采用的这种撞击+摩擦的弧圈球打法。 前冲弧圈对身体协调性、步伐的调整要求非常高。因此,对于业余选手来说,拉出的球质量有高有低,水平也参差不齐。要想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必须要反复体现从下肢到转腰,再到快速收小臂的整个力量传递感觉。 用一名形象的比喻:“拉弧圈就像甩鞭子,从侧身、蹬地、转腰、甩臂是个一气呵成的动作,下肢力量输出越足,鞭头甩得越快你击球的质量就越高。”
正手攻球容易走进的几个误区及解决方法。1.摩擦太薄,攻球没有力量。 这种情况是业余选手拉弧圈中最普遍,也是最容易犯的。具体的原因就是:为了摩擦而摩擦,击打的成分偏少。我自己在前期练习弧圈球时,就是因为过于注重去摩擦,而导致攻球只有旋转,没有力量,甚至是这种软绵绵的高吊弧圈会让对方直接上手拍死。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就是: 在正手攻球时,要“先撞后摩”,撞击和摩擦的比例大约是七三开。如果没有七分的力道去撞击来球的话,那这个球是加不上力量、速度的。 那么弧圈中的旋转又从何而来呢?实际上就是撞击之后收拍时拍子甩出去的刹那间对球的摩擦,而这个摩擦就已经足够了。 在这里,最后甩出去的那一下摩擦、拍型控制就要手指来发挥作用了。
2.击球太晚,攻球变成兜球。 有些球友为了使球拉得更转,刻意选择在下降期来拉球,这个时间点太晚了,以至于总在下降期加摩擦的话,攻球都要变成兜球了。在专业选手中,我们看到有“大蟒”之称的许昕,经常是有“海底捞月”的绝活,但许昕对于手腕力量、旋转的控制是世界顶级的,而我们业余选手就很难“捞”出那么高质量的球来。 因此,要想正手攻球有力量、有威胁,应该还是在近台坚持高点期反拉、反冲,这样一个是利于自身力量的发挥,另一个还可以利用对方来球的前冲性借力打力。
3.手指发力,更多是板型控制。 至于题主所说的手指发力,实际上在现代乒乓球里,手指的力量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在整个攻球动作和力量输出的过程中,手指更像一个“开关”,它的具体作用就是对攻球中板型的控制,就像开车一样,手指就像行驶中的方向盘。如果你拍型控制的够好,那么攻球上台的命中率就会相应更高。 下肢、转腰输出力量很足,但收臂那一下很慢、很晚的话,那也无法攻出高质量的弧圈球。因此,在反复攻球中,体验如何打开手指这个力量输出“开关”也是很重要的。
乒乓球正手攻球,不需要手指特意的发力。我是功夫与乒乓,回答此问题。
正手攻球是乒乓球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也是拉好弧圈球的基础。因此,正确掌握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很关键。在正手攻球的全过程,都不需要手指特意的发力。
一、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在说明正手攻球手指要不要发力之前,有必要对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叙述一下。
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如下:
站位:距离球台30~50公分,左脚稍向前,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于右脚。
引拍:右手持拍向右侧引拍至身体右侧,小臂基本平行地面,肩、肘自然放松下沉,肘不要紧夹贴于肋部。
击球:来球从球台弹起后,身体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左转,以肩带动大小臂,由身体右后侧向前再向左上挥动, 球拍前倾, 击打球的后中上部位,身体重心移至左脚。为了控制弧线和落点,在触球瞬间手腕向上稍抖动,对球进行小力的磨擦。
还原:挥臂把球击出后,小臂继续向头前方挥动,停止于头的右前方。然后迅速下落小臂,恢复到准备姿势。
击球时机:球弹起超过球网,至到达高点前,是正手攻球的最佳阶段。
乒乓球正手攻球手指只起固定拍形作用,攻球过程不需要做其它发力。我们通过正手攻球的的动作要领,可以看到,从站位引拍开始,到攻球的动作结束还原,都没有手指发力的动作。
在正手攻球的全程动作中,手指的作用,只与“球拍前倾"有关。手指在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整个过程中,只是固定拍形。在“球拍前倾″中,手指辅助手腕使球拍有一个稍向前压的作用。
在打乒乓球中,我们的正手攻球,以向前的撞击为主,如果不考虑控制弧线和落点,是不需要磨擦的。即使是有小力量的磨擦,也只是依靠手腕的向前上的抖动完成,也不需要手指发力进行磨擦。
综上所述,乒乓球在正手攻球时,从站位、引拍、击球、还原的全过程,手指只起固定拍形的作用,不需要有其它的任何发力动作。认为乒乓球正手攻球时,需要手指发力是错误的。
作为一个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因为我是打直拍的,所以您说的正手攻,我只能从打直拍的角度来说。
正手攻球是基础动作之一,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拉弧圈的基础。很多业余乒乓球爱好者看到电视里的专业运动员拉球虎虎生威,他们自己开始打球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先把正手攻的基本功夯实好了,再练习拉弧圈,而是直接模仿人家动作和拉弧圈。因为发力和摩擦没有掌握好,所以拉弧圈的效果没有经过专业的教练指导和练多球训练很是不好。
个人认为正手攻,手指是不发力的。首先说直拍的握拍方式分大钳和小钳。至于怎么握着舒服,因人而异吧,没有一定之规。正手的攻球和反手的推挡以及横打横拉,在握拍方式上都有一些因为动作的不同而有一些微调。后面三个手指抵住反面,有的人是自然弯曲,有的人是自然岔开。直板横打的时候呢,是自然弯曲多给反手留出更多的击球甜区。而反手推挡的时候呢也要自然弯曲,因为三指岔开的话,手腕是不是灵活不利于压拍。转换到正手攻球的时候,个人认为三指岔开顶住反面,更有利于支撑。然后用食指和大拇指固定住拍型,根据来球的高度和旋转,控制好亮拍的角度。
至于正手攻球的力量和速度。看你会不会用腰,蹬地转腰带动小臂,发力集中不拖泥带水。另外若要增加击球的速度和力量,击球的区域也很重要,靠近拍头力量更大。
正手攻球手指固定调整拍型为主,加转的话需要手指加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