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鬼的古文.
?痴情女鬼
。 有洪姓女者,年十九,丽质天成,婷婷玉立,楚楚动人,绝色也。其家无男,父母欲招赘。适有一青年家贫愿入赘,遂许之。洪女不乐。缘其与南村一王姓青年相恋,约以婚嫁。不及言于父母,故家人莫知。期年,婚约将至,洪女两相为难,遂服药而死。家人葬之荒岗。
王家有铺临于路,常夜看之。一夜,月明星稀,清风徐徐。王独卧难眠,忽见洪女入,女且近而曰:“吾为君生,亦为君死,今约束已无,特来会汝。”王知其已死,惧,斥其勿近。女遂止,仅远诉相思之苦而已。鸡叫方去。后夜夜如此。王不胜其苦,诉于父,父弗信,曰:“朗朗乾坤,清清世界。何来鬼焉?”遂夜宿于铺,闭门息灯,酣然而睡。半夜,洪女果至,其且语且近。王父恍惚间若闻女人音,借月光而视,见一人素服散发语于旁,
惊惧而晕。醒时已晓。
王父暗访洪女葬处,午时至岗,掘坟、曝尸而去。怪遂绝。洪家数日后方知,竟不复葬。
齐子曰:洪女痴情,比于尾生(古代的情圣)。然人鬼殊途,婚约可除矣。其钟爱于王,愚之甚矣。愿有情人生时无阻而双,生离死别之悲无复也。
2. 描写恶鬼的古文鬼怪故事我看得最多的就是《聊斋志异》,最出名的恐怕当属《画皮》,其中描述恶鬼画皮的情景,短短数语便勾勒出令人恐怖的场面:
“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然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画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
不过我觉得最恐怖的当属《尸变》,虽然不是描述恶鬼的,但是那具女尸竟然能爬起来,将借宿的过客杀掉,实在令人全身发寒:
“入其庐,灯昏案上,后有搭帐,衣纸衾覆逝者。又观寝所,则复室中有连榻。四客奔波颇困,甫就枕,鼻息渐粗。惟一客尚蒙眬。忽闻灵床上察察有声,急开目,则灵前灯火照视甚了:女尸已揭衾起;俄而下,渐入卧室。面淡金色,生绢抹额。俯近榻前,遍吹卧客者三。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未几,女果来,吹之如诸客。觉出房去,即闻纸衾声。出首微窥,见僵卧犹初矣。客惧甚,不敢作声,阴以足踏诸客;而诸客绝无少动。顾念无计,不如着衣以窜。才起振衣,而察察之声又作。客惧,复伏,缩首衾中。觉女复来,连续吹数数始去。少间,闻灵床作响,知其复卧。乃从被底渐渐出手,得裤遽就着之,白足奔出。尸亦起,似将逐客。比其离帏,而客已拔关出矣。尸驰从之。客且奔且号,村中人无有警者。欲叩主人之门,又恐迟为所及,遂望邑城路极力窜去。至东郊,瞥见兰若,闻木鱼声,乃急挝山门。道人讶其非常,又不即纳。旋踵尸已至,去身盈尺。客窘益甚。门外有白杨,围四五尺许,因以树自障,彼右则左之。尸益怒,然各寝倦矣。尸顿立。客汗促气逆,庇树间。尸暴起,伸两臂隔树探扑之。客惊仆。尸捉之不得,抱树而僵。”
之所以抄这么一大段,是因为我想起小时候曾经回家乡参加家族老人的葬礼,那时灵堂就设在正屋,我睡在边上的侧屋,仅一墙之隔,要想出来必须经过正屋。若是晚上起夜,从正屋中走过,看着那口大棺材,实在令人头皮发麻。《尸变》这则故事里的场景和我当年所处的场景很相似,所以印象颇深。
3. 谁能给我几个出自 或者 中关于鬼的文言故事原 文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
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生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
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
问:“何之?”曰:“ 在亡之人,乌有定所。”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
女喜从之。生代携襆物,导与同归。
女顾室无人,问:“君何无家口?”答云:“斋耳。”女曰:“ 此所良佳。
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生诺之。
乃与寝合。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
生微告妻。妻陈,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问:“何所遇?”答言:“无之。”
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生又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 生以其言异,颇疑女。
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以猎食者。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垣,则室门已闭。
蹑足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
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不知所往。
遍迹之,遇于野,长跪求救,请遣除之。道士曰:“此物亦良苦,甫能觅代者,予亦不忍伤其生。”
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临别约会于青帝庙。
生归,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自不敢窥,使妻窥之。
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 道士吓我,终不然,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
妻号。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
陈骇涕不敢声。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
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
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远。”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
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以为未有。
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一人来?”答曰:“仆早赴青帝庙,良不知,当归问之。”去少顷而返,曰:“果有之,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
”道士曰:“即是物矣。”遂与俱往。
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鬼!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
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
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道士塞口入囊。
***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卷之,如卷画轴声,亦囊之,乃别欲去。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
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
我指一人或能之。”问:“何人?”曰:“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
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亦习知之,乃别道士,与嫂俱往。
见乞人颠歌道上,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而前。
乞人笑曰:“佳人爱我乎?”陈告以故。又大笑曰:“人尽夫也,活之何为!”陈固哀之。
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罗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市人渐集如堵。
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停结胸间。
乞人大笑曰:“佳人爱我哉!”遂起,行已不顾。尾之,入于庙中。
迫而求之,不知所在,前后冥搜,殊无端兆,惭恨而归。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愿即死。
方欲展血敛尸,家人伫望,无敢近者。陈抱尸收肠,且理且哭。
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
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
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绺帛急束之。以手抚尸,渐温,覆以衾裯。
中夜启视,有鼻息矣。天明竟活。
为言:“恍惚若梦,但觉腹隐痛耳。”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
异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
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
哀哉!” 译 文 太原王生,早上出行,遇见一个女郎,怀抱包袱,独自赶路,步履非常艰难。王生急跑几步赶上她,原来是个十六七岁的美貌女子。
心里非常喜欢,就问女子:“为什么天色未明就一个人孤零零地出行?”女子说:“你也是行路之人,不能解除我的忧愁,哪里用得着你费心问我。”王生说:“你有什么忧愁?或许我可以为你效力,我决不推辞。”
女子黯然说:“父母贪财,把我卖给大户人家作妾。正妻十分妒忌,早晚都辱骂责打我,我不堪忍受,将要向远处逃跑。”
王生问:“去什么地方?”女子说:“在逃亡中的人,哪有确定的地方。”王生说:“我家不远,就烦请你屈驾到我家去。”
女子高兴,听从了王生。王生代女子拿着包袱,带着女子一同回家。
女子四面看看室中没有别人,于是问:“你怎么没有家眷?”王生回答说:“这是书房。”女子说:“这地方很好。
4. 中国一片文言文好像是朱熹写的《鬼说》不是朱熹写的,是东汉王充的《订鬼》
原文: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译 文 :
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像看见鬼出现了。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用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以后,在他的眼里,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由于老是想着某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错觉,看见异乎原物的东西了。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什么鬼了。
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捧鞭子殴打他,好像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像)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好像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像)看见鬼在打: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的,(好像)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像)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像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评论:
王充是东汉伟大的无神论者。他生活的时代,各种鬼神迷信泛滥,危害社会,王充着重对“死人为鬼,有知,能害人”的有神论思想进行了有力地批判,针对相对的提出了“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的无神论主张。在这篇文章里,王充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鬼神观念产生的根源。他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鬼神都是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就是说,鬼神观念完全是人在畏惧状态下主观想像的产物,而且这种情况以在病中最突出。
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
本文批评了“人死为鬼”的思想,指出人们所谓的“鬼”,“非人死精神为之”,而是“人思念存想之所至”。以唯物主义的思想否定了“鬼”的客观存在,显示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论者的风貌。文章虽为选段,却独立成文,结构完整,论点鲜明,论析精列,善用比喻,以具理论规模。
5. 古文《活见鬼》原文原文如下: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译文:
有一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正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看见一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了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
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
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大家自己遇见鬼了。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中。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
扩展资料
《活见鬼》出自《古今谭概》。
《古今谭概》取材历代正史,兼收多种稗官野史、笔记丛谈,按内容分为36 类,一卷一类,所取多为真人真事,它们经过冯梦龙纂评,组成一幅奇谲可笑的漫画长廊。李渔为此书作序,称“述而不作,仍古史也”。
梁守中在《“辛未状元”三道试题的出处》中写道,“其中第四关书生(即‘辛未状元’)所出的三道考难黄蓉的试题,就来自明人冯梦龙的《古今笑》”。现存最早的是明代苏州阊门叶昆池刻36卷本。
本书小说简练、生动、幽默、但意义深远。由于其出版后没有引起反响,所以万历庚申 (公元1620年) 春重刻,改名《古今笑》,增“韵社第五人题于萧林之碧泓”的《题古今笑》和冯氏《自叙》,《自叙》署“吴下词奴”、“前周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