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时间有限,看看这张图就够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请跳过图片,继续阅读。
虽然上面分了几类,但本文还是以“读书APP”为主。我们将简单解释一下“听书”和“买书”的内容
给“kindle”一个特写
自从我知道kindle的存在,kindle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硬件,一个阅读设备。
2011买的第一台kindle给我带来了极其舒适的阅读体验,也引来了围观者的好奇——这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热衷于向朋友安利学习。
嗯,你看,电子墨水没有毛刺;有阅读灯,可以调节亮度;轻巧节能,一次充电可使用一周,真的是居家旅行的必备产品。......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我悄悄把它换成了一个软件,一个读书的APP。朋友谈到阅读,我首先推荐kindle。
你看,你只需要在手机里装个APP,就可以无限阅读了。不需要带纸质书,也不需要带阅读设备,除了一个APP,什么都不需要加。尤其是旅行的时候,不会占用你的行李空间,更不会给旅途增加重量。真的很轻。
朋友经常说更喜欢看纸质书,认为那就是读书。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很怀念纸质书的手感,喜欢不同纸张,不同印刷带来的细微体验,也不能完全接受电子书,尤其是纸质书的翻页感——可以同时看到几页,可以对比对应。
直到有一天,我在iPad上发现了kindle的快速翻页功能,我放下了对纸质书的执念。可以在不同页面之间快速翻页,对应几个章节,或者确认某个细节。此外,搜索、笔记、书签、快速定位、改变字体、布局和主题等功能。完全优于纸质书。
这里特别推荐用iPad阅读,极其简单舒适。你拿着一个iPad,就像拿着一本书一样,全神贯注的在看书,挺流动的。
好了,现在你知道了,要看电子书,你得有一个终端,比如手机或者平板或者电脑;还需要阅读软件,比如kindle或者其他;够了吗?当然不是。
最重要的是要有书。以kindle为例,可以自带书籍,mobi,PDF,epub等等;你可以在kindle商店里买书,中文和英文都可以。也可以从kindle借书,买月卡、季卡或者年卡。给自己买了两年无限服务,可以同时借10本书。
很难定义堆栈的丰富程度。根据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我想看的书有一半是可以借到的。大部分书籍需要购买,价格通常比纸质书低。
给“多读书”一个赞赏。
很长一段时间,电子书阅读对我来说就相当于kindle。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更好的选择,也不想有更多的选择。要说手机里那么多app也很麻烦。
直到有一天,我被书库里的PDF和epub书困住了。我现在已经不用kindle设备了,也懒得导入到我的kindle账号里,那么我该怎么看这些书呢?要知道,扫描的PDF原稿是相当难读的。
这时候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利器——多读书。当我把书放在书架上,快速看了几分钟,感觉整个人都变好了。APP设计非常简洁,阅读页面干净友好。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提供语音阅读,虽然我还没用过。除了看书,我还可以听书,看小说和漫画,虽然我不感兴趣。
“阅读更多”强烈推荐阅读现有的电子书,尤其是epub格式的。
给“微信读书”一个机会。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的。微信群里的人经常扔一个连接,“给你一张无限卡,免费看百万本好书”。看到这样的链接,我的第一反应是广告,从来没有打开过。我知道有个APP叫微信读书,但我觉得跟我没关系。
是那个朋友,搜索侠先生,帮我打开了这扇窗。群里的人经常找他要书。他通常的回答是去“微信读书”和“当当读书”看看有没有,然后问他有没有。当我沿着这条路看时,许多书实际上是可用的。据他说,他们都可以自由阅读。
有这么好的东西我当然开心。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买书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三番五次之后,我来微信看的次数多了。原因很简单:很多书都是在kindle上买的,不一定有电子版;在这里,如果你有无限卡,你可以免费阅读。
我随便搜了一些在kindle上找不到的书,微信全看了,于是马上把它作为第二梯队。除了看书,还可以在这里看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而且“时间兑换福利”功能可以用来兑换不限卡日。我看到很多人存了几千天,就意味着可以享受两三年免费阅读的权利。
从阅读体验来说,还是挺好的。感觉像kindle,更活泼,比如书签分享。尤其是这种翻页的感觉,你感受一下。
好吧。这些是我经常用来阅读的应用。至于其他的,比如“当当云阅读”,我买过电子书,但是感觉体验不好,很少用。JD.COM、百度、网易等大鳄也有自己的阅读app,你可以自己找,自己选。
谈完“读书”,我也稍微谈了一下“听书”。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各种听书app填补了碎片化的时间,比如通勤、做家务、等人等等。,并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出于个人习惯,我不太听书。不过有两个app体验不错。一个是“喜马拉雅”,是我用的最早的听歌APP。2010左右,上班路上听了很多书,其中李表演的《静静的顿河》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像那样的大书通常很难读,但听书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尤其是通过如此美妙的声音。
后来因为版权问题,很多书陆续下架,我就转行做了《懒人听书》。在这里,我循着李的声音,听了的《长恨歌》和本栏目的其他几本推理小说。后来也是因为经典书籍陆续下架,我对网文不感兴趣,就不再光顾了。
这几年看了比较实用的书,就关注了“湛卢图书”这个APP,买了几个精读班。个人觉得质量不错。然而,就像“得到”和“在樊登阅读”一样,这些应用程序有点匆忙,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投入。
后来想,十几块钱的CD,退一张的成本相当于一本书的成本,还不如让客户留着。既减少了损失,又赢得了客户。这种处理方式真的是相当巧妙。
然而,在亚马逊买书的体验逐渐变差。先是买不到想要的书,然后发现大部分都不是自营。后来发现送货越来越慢,收到的书也经常损坏。几经周折,我真的失去了耐心,于是我转向了JD.COM和当当网。
就纸质书的购买体验来说,JD.COM发货最快,一般是当天或者第二天;当当网提供更多优惠。在一些节日,折扣更多。然而,送货没有JD.COM快,通常需要三天,返回也没有JD.COM方便。
最近一两年,考虑到存储空间和便携性,我买书的首选是电子书,所以在电商网站停的比较少。想看书,先查有没有电子书。如果有,就从kindle借,或者从kindle买。现在选择多了,微信上看,查。
要买的书太多了,有必要整理一下。以前有两三次,同一本书我买了两本——我自己都忘了买。后来有朋友给我推荐了“孙书房”这个APP。有了这个APP,我可以扫描书柜里所有的书,然后入库。我还可以输入新买的电子书的书名,相当方便。
比整理书架更麻烦的,其实是整理笔记。。。我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还剩下什么?有注解、摘抄、笔记。如何把这些笔记放好,以便随时查阅和调用?
一开始我用XMind做了一张又一张的图,就像开头的图一样。但是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文件的体积太大,一个文件能装的画布有限,搜索内容不方便。后来看到越来越多的朋友用“窗帘”,我也就慢慢搬到了窗帘上。
从半年多的使用来看,幕布的体验不错,画面干净简洁,可以保存为多种格式,方便分享和协作。这里像这样。
天啊,我写了3000多字!是时候结束了。是时候了。
我问朋友:“我今天要写一个和阅读相关的APP。有什么推荐的?”搜索侠说:“写marginnote3,这是Mac系统下的阅读神器。”
当我听到那件事时,我崩溃了。我说:“我决定到时候和你谈,到时候会出一期音频。让我先完成这一期。”我想,这个应用已经在iPad里躺了一年了。我真的能用好吗?
不过,我对搜索侠有信心。既然他不能教我大脑,他总可以教我使用保证金。愿望,愿望总是美好的。
所以,下期APP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