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一年前的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的网页收藏夹里没有一个中文网站。有很多单词我只懂英语或者意大利语,却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表达,尤其是一些专业词汇。这让我感到有些不安,因为那样我会离中国社会越来越远,以至于回国后会出现文化冲击。高中从意大利回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中文学习甚至日常交流都很困难,至今仍有阴影。被自己的文化震惊的感觉不好。试想一下,如果你很长时间不接触中文媒体,在这个新词层出不穷的时代,很容易出现很多你不懂的词。于是我开始摸索,坚持看一些中文网站。至少现在我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大事件,现任政府官员是谁,什么是新农村,谁大概在十大超女里,什么叫“冷嘲热讽”,什么叫“资深”。。。。。。
今天看到一个新词“草莓族”,让我想起了之前听过的“月光族”、“波波族”、“西哈族”、“北漂族”,所以做了一点研究,这里不完全概括:
BOBO/BOBO这个词源于《天堂里的波波:新的上层阶级以及他们是如何到达那里的》一书,作者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大卫·布鲁克斯。波波是布尔乔亚和波西米亚的结合体。换句话说,波波人既是赞成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又是赞成自由解放的波西米亚人。他们有典型的双重专业化。一方面,他们占据着资产阶级物质的社会精英,享受着繁荣和成功;另一方面,他们向往灵魂的自由与超脱,追求不羁与漂泊。比如他们即使呆在最原始的森林腹地,依然可以生活舒适,讲究品味;用来流浪的豪华四驱旅行车里什么都有:时尚的衣服、精致的咖啡研磨机、各种旅行工具、名牌帐篷、电子眼等现代文明的产物...
从BOBO想到三种人:小资,嬉皮士,雅皮士。其实不管是小资、波波、嬉皮士还是雅皮士,还是普通市民,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可能早上你是小资,晚上就变成波波了,等等。
草莓家族来自台湾省,描述了80后出生的新鲜人具有草莓外表光滑凹凸,内部柔软不抗压的特点。他们在承受压力和抵抗挫折方面心理薄弱,就像水果如果被挤压就会腐烂。又称“柿族”、“桃族”。“草莓一族”也用来形容由于新陈代谢不好,脸上坑坑洼洼,毛孔粗大,长满豆豆和痘痘的人~
丁克家庭/丁克家庭我觉得没必要多说,丁克家庭是指双收入,没有孩子的夫妻。音译自缩写“丁克——双收入无子女”。还有一种是丁克,双收入,还没有孩子,双收入家庭,还没有孩子(或者将来不一定)。
夹心人一看就知道是上要养老下要养孩子的年轻夫妻,家庭物质基础还不富裕。也被称为“三明治家族”。
拇指指的是热衷于用手机发短信的人。它们因拇指频繁按键而得名,也被称为“短信族”。与“拇指族”相关的新词有“拇指信息”、“拇指文化”、“拇指狂人”等。。。
月光指的是每个月花光所有钱的人。没有积蓄,敢于提前消费,消费高端,敢于明天花钱的人。主要是指有自己工资的白领,以及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享受了今天生活的人。
SOHO指的是在家工作的人。SOHO是英文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缩写,意思是小额投资,在家办公。SOHO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借助小道消息和互联网与外界保持不断的交流。现在的SOHO族大多是电子商务从业者、自由撰稿人、广告制作人、服装设计师、心理咨询师、健康指导、摄影师等等。
校漂指的是大学毕业生,因为报考研究生、工作未完成、留恋校园等各种原因,仍留在学校或在学校周边租房居住。他们已经不是学生了,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学校的资源,保持着部分学生的习惯。“校漂”是大学毕业生中尚未完全社会化,介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边缘人”。
Hip-hop是指热衷于hip-hop、前卫、动感的年轻人。“Hip-Hop”翻译自hip-hop Hip-Hop文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的一种街头说唱文化,中文译为“嘻哈”,90年代盛行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近年来随着“韩流”进入内地,在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很多“嘻哈”的人耳朵、鼻孔、肚脐上都有一些饰品。
从相识到结婚极短时间内闪电结婚的人。对于“闪婚族”来说,5秒钟足以爱上一个人,3分钟足以谈一场恋爱,一周足以踏上红毯...现在这种都市情感快餐越来越多。
它的前身叫做“袋鼠”。最早见于法国《快报》。“袋鼠”是指在独立工作生活的时候,不愿意离开家,依靠父母谋生,不愿意长大独立的人。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65%以上的家庭存在“养老”现象,约30%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养老。这些本该独立很久却仍然因为各种原因“吃”父母的人,被媒体称为“啃老族”。社会学家认为,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独生子女逐渐成年,“啃老族”的队伍会扩大。中国将在10多年后进入老龄化社会,“啃老族”很可能成为未来影响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严峻的现实是,很多子女不仅无力赡养老人,还坐拥自己微薄的养老金。
每天步行上下班是近年来在城市员工中流行的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既避免了交通拥堵的痛苦,又充分利用了通勤时的锻炼。
起初“暴走”这个词似乎来源于日本漫画,指漫画中骑摩托车的少年。亦指疾走、快走。爆开用来形容又热又快。
“快闪党快闪党”这个词在2003年开始在网络上流行。“快闪行动”于2003年夏天起源于美国纽约,随后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称他们为“聪明暴民”、“暴民”、“快闪族”、“快闪族”、“聪明行动帮”等等。快闪族是一群互不认识的人。他们通过网络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见面,然后一起做出毫无意义的动作或者意想不到的动作,比如拍手喊口号,然后迅速消失。。。据说北京的快闪出现在北京王府井街头。
拥抱家人几年前,一位名叫曼恩(Mann)的澳大利亚人在悉尼街头发起了一项“免费拥抱”活动,传递一种“来自陌生人的关怀”。最近国内各大城市都出现了街头拥抱者,但还是感觉怪怪的。毕竟不符合中国国情。
牛族玩转牛仔裤的粉丝群体,成员不仅热爱穿牛仔裤、收藏牛仔裤,还热衷于了解和学习牛仔裤相关的知识,熟悉牛仔裤的历史、款式、品牌。又称“养牛”、“养羊”、“养裤子”,是这个“族群”的行话,指的是一条牛仔裤穿了很多年,尽量不洗,一条高档牛仔裤就会凭借身体曲线和汗渍,自然有质感,变成自己的裤子。开发一条牛仔裤一般需要3年以上,期间几乎每天都要穿,一年只能洗一两次。
Freeters把free这个词翻译成了“Freeter”,是英文“Freedom”和德文“Arbeiter”的组合。飞特代表一种自由的工作方式。飞特族是指为了有自己的空间,更愿意“做短期工作”的人,而不是寻求长期稳定的工作。他们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才找工作,赚到一定数量后,就去旅游或者呆在家里。他们的理念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自由自在,不用老看老板脸色”。飞特在西方一直很受欢迎,后来又传到了日本。官方将其定义为15-34岁之间,无固定职业,兼职临时工作的年轻男性。做一个“飞人”是日本年轻人向往的发展道路。据政府估计,日本有400多万人被列为“飞毛腿”。目前,飞毛腿已从日本迅速蔓延到台湾省、香港、中国大陆和飞毛腿,且族群日益壮大。
。。。。。。就是这样。还有很多要谈的。中国这个组合词,只要鼓吹一个东西就会出现XX家族。其实这些词只是玩文字游戏的人创造出来的一个名字,但它们所代表的社会时代特征却值得细细品味。现在的社会太多元化了,人越来越有个性。一不小心就会有好几个国籍的称号。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必然会被这个社会赋予很多特长。
你是什么种族?我是韩。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