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好朋友巴比特不像我们国家的高三学生。他没上大学就跳楼跳河了。这家伙发扬他长期以来的特长:打假,他真的创造了一个S.H.I.T(南哈蒙理工学院)做家长。如果我们没有大学录取也没关系,我们可以让大学录取我们自己。
影片的逻辑很伤人,但我不想细说;有很多象征意义,但是我懒得说。我只说我提出的三个关键词:教育,大学,我。
我很赞同巴比特对理想的阐述。教育不是用严格刻板的方式剥夺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天赋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发现,美国的孩子也会面临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嗯,据说是因为美国人特别贪图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尤其是在掌握知识方面,所以来和我们一起学习。
好吧,但那毕竟是美国。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时候我还是很羡慕人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小学的时候,我们被告知,我们被教育成* * *资本主义的接班人;初中告诉我们,是为了成为有用的人才;高中告诉我们要快乐地生活...……MD,越听越夹...
教育是为了让我们成长。人不会停止发展和成长,所以不会停止接受教育。但是教育不一定要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打瞌睡,记录一些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的奇怪名词。就是让自己的灵魂成长,起飞,扬帆远航,而不是困在一个窒息人性的角落里痛苦挣扎...
所以要终身学习。可惜现在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喜欢扼杀人的求知欲。以至于我们宿舍的人,谁找到工作,现在都把学习当成了“终于甩掉的包袱”。这是一种悲哀。
学习不是苦差事,现在特别想反驳我的初中班主任。因为我越是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我就越感到快乐。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是多么有趣的事情。何必去读,去背,去背,去写呢?
关于大学我已经说了很多,不想再说什么了。最早的大学只是一群年轻人和一些老年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经历,聚在一起互相学习。把不同背景的人放在一起,即使没有老师,他们也可以互相学习。
我还是很向往民国时期的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三教九流...有一个真正重视教育的环境,有一个努力保护学生和老师生活水平的社会,所以即使战乱频繁,还是有很多高手;即使条件艰苦,我们仍然可以与国际接轨...
“大学者,要么是建筑,要么是大师。”现在很多大学都在倒着玩。所以大学里只剩下一个空壳。也很难过。
最后说说“我”。电影里那个注意力缺陷障碍的男人激动地告诉巴比特,接到通知后,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母说,我们为你骄傲。巴比特在影片高潮时面对古板的校长说,知道吗?你是个罪犯。因为你剥夺了这些孩子的创造力和激情,这是真正的犯罪!
杀一个人的身体,只是毁了他的身体;但是杀死一个人的灵魂,虽然他还能走路,却比死亡还要悲惨。
这个系统是为你设计的?它教你顺从你的心。
做一个顺民?
你呢?
你一直想成为学校管理者?
亚历山大博士,你的梦想是什么?
也许不是。也许我想成为一名诗人。
或者魔术师,艺术家
或者只是想环游世界”
我说,我想成为一个作家,我想成为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家。所以对我来说,一切外界环境的变化都不重要,只要我跟着梦想走。我永远不会是一个顺民,我会一直争取自己的生产空间。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只有我能做到,所以我永远不会成为社会这个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
教会的青年聚会一直有一个环节是欢迎第一次来教会的穆道友。我们都应该唱首歌来欢迎他。我一直在唱《你是唯一》。歌词很好:有你这个世界会更好,没有人能像你一样,你是上帝眼中的宝藏,你是世界上的唯一。你总是那么特别。在上帝眼里,没有人能取代你。
据说每次会众都是唱着哭着,因为他们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如此的特别和重要,而不是“没有你地球也会转。”
前几天领导青年党的兄弟说想换首歌——因为这首歌唱了两年多,结果遭到一致反对,只好作罢。大家还是每次都唱“你好特别”...
确实是。
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很羡慕我,认为我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该走什么路。我总是说“你也能做到”。然后他们会笑,觉得这个人还不错,还满谦虚的。
其实我说的是实话。
有梦想并敢于为此付出代价并努力追求,这很好。当然,也应该有对现实的必要妥协。在这部电影里,这些年轻人难道不需要请求政府给他们办学的权利吗?但是政府通情达理,给了一年试用期。
所以,大家都很开心。
我们呢?活在电影之外的世界。我们不能自己创办一所自己喜欢的大学,但是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过好每一天的大学生活。
所以看到片尾的时候,我笑了。
我知道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独。所以,我可以继续喊:
就算现实是理想和幻想的坟墓,我还是要流连忘返!
你能解决你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