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之源,是学生写作意愿的最佳催化剂。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写作,那么写作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习惯,一种挑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学生愿意写出好作文的关键,也是写作最重要的前提。
1.利用学生的表达欲和成就感,激发写作兴趣。
现在的学生其实都很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一特点,激励学生敢于写、乐于写,而不是抑制他们的发展。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挖掘学生作文的亮点。哪怕是文章中的一段话,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只要学生用得好,都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当学生尝到被肯定的喜悦,自然会多一些喜悦,少一些对写作的排斥。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舞台,如举办班级练习园,张贴优秀的段落和章节,供学生欣赏。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比如我们中小学举办的木扶风报刊,县市举办的征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给每个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写作不再是我怕写,而是我想写。
2.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走近生活,亲身体验生活,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生活,才能写出丰富多彩的人生。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人生如源,文章如流,丰富无穷,溪水自然流不尽。如果学生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的胃里就会空空如也,头脑里就会空空如也,也就没什么可写的了。所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去感受,去体验。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风景的文章时,我会领着他们到学校门前的河堤上听流水潺潺的声音;在宽阔的田野里欣赏金色的麦浪,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去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去体会松树的坚韧,白杨的挺拔;走到开阔的草地上,抬头看看蓝天下自由飞翔的鸟儿,让学生们说说笑笑,游游泳,细细品味这美丽的风景,让这美丽的风景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自由飞翔。这样学生写的文章才会生动真实。
3.让新资源进入课堂,激发写作兴趣。
传统的写作教学无非是老师简单地介绍习题的要求和提纲写作模式,然后让学生完全按照这种模式来写作文。这种作文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气,没有活力,也紧紧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发散。现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新资源在课堂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多媒体,它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使现实生活在屏幕上再现,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要督促学生注意观察。这样,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一首首勾起记忆琴弦的歌曲,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面,就会牢牢地刻在学生的心里。然后,接下来的写作就会思绪万千。
第二,鼓励学生善于积累。
平时在写作课上,每当学生盯着题目久久写不出一两句话的时候,我就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同学们的回答帮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无材不成文。于是,两个应对词的积累在我脑海里迅速闪过。下面,我根据班里的同学,做了以下积累计划。
1,从平时阅读中积累。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读书情有独钟。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很大的。然而,自从电视、电脑等各种媒体出现后,学生们都回避阅读,有的只是看一些花哨的漫画、故事书。所以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开展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讲故事大赛,比谁摘抄的好词好句多,名言名篇大赛,朗诵等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2.从日常生活中积累
纸上得来的东西很浅,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必须要做。我在书上读到的,远远少于我亲身经历的。比如在指导学生以“第一次_ _ _ _ _ _ _ _”为题写作文之前,我会安排学生回家跟着爷爷奶奶或父母做一件事,而这件事必须是他们自己完成的。练习完后,我会认真做笔记,按顺序描述整个过程。当学生们满怀信心地交上他们的作文本时,我认为这种做法达到了我的预期目的。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够优美,但是把真实的事情和感受描写得生动细致。可见生活素材更有利于写作的需要。
现在农村的小学生到处都是自己动手做事。但如果只让他们亲自去做,而不去关注做的过程,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精彩瞬间,最终作文也会空洞无物,平淡无奇。因此,在亲身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和记录生活。茅盾告诉我们:身边要时刻带着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药书。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像哨兵一样警觉,随时记下所见所闻。农村的小学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去积累:花、树、虫、鱼、鸟、兽,田野里的四季景色,身边的人、事、景、物,都可以用他们明亮的眼睛去捕捉、观察、记录。久而久之,写材料就得心应手了。
第三,注意语言的美化
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成分是一样的。通畅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带来舒适和美感;一篇文采奇特的文章,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欣赏连连,赞不绝口。可见,语言的美丑也是评价作文优秀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如何体现语言的美,让语言的蓓蕾绽放诱人的光芒呢?首先要重视平时的积累,比如好的词句,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并根据情况适当嵌入,比干巴巴直白的说法生动多了。其次,在练习中,准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就像是画家在平淡的水墨画中加入了各种色彩,会在一瞬间让人耳目一新,被深深吸引,这样构图评价就会高人一等。最后,保持语言的通顺,让读者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这种美,如何不让人赞叹?
第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机会。
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亵渎或抹杀它,而应尽可能提供相关的氛围和机会。比如本学年教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时候,我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把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大胆想象关于它的一切,然后让学生用各种风格写出自己想象的场景。有一个同学以《如果我是一棵树》为题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如果我是一棵树,我会让鸟儿在我的头发里筑巢;如果我是一棵树,我一定会吸走空气中的污染,让人们更健康!如果我是一棵树,我不想一个人在偏僻的地方长大,因为每当风雨来临,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抵挡。我想给我的同胞们送一句话,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形成一片绿色的森林。文字虽然简单,但字体的字里行间却渗透着孩子们美好的想象和祝愿。现代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了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让同学们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美好的感受吧!
第五,注重作文的评价和修改
古往今来,作文的评改一直被很多老师忽视甚至鄙视。众所周知,作文的评价和修改与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技巧有很大的联系。因为,对作文进行讲评和修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还可以让学生反思如何改进,如何提高。当你处理下一个练习时,你会更有信心。如果你把作文本放在一边,置之不理,那么学生永远不会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自然写作水平就会停滞不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作文的评改,并把它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会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