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搞笑笑话 - 求日本出版业2000-2005年数据~越多越好~

求日本出版业2000-2005年数据~越多越好~

2005年日本出版业回顾

出版业负增长

据日本出版科研所统计表明,2005年1~10月份出版物销售总额18422亿日元,与去年同比减少1.6%,其中图书销售总额7885亿日元,减少2.2%,期刊销售总额10537亿日元,减少1.2%。追加统计表明,日本出版物销售总额1~11月份与2004年同比减少1.9%,日本出版界业内人士推测,2005年12月出版业绩难于突破,因此,2005年日本出版业销售总额负增长已成定局,其中受到周刊销售低迷的影响,日本期刊销售总额连续8年负增长。2005年,由于哈利·波特最新卷日文版未能面世以及出版物退货率居高不下,直接制约年度日本出版物销售总额走势。东贩、日贩本年度中间决算显示图书退货率高达42%,这是因为2005年多家中小书店倒闭、转产,进一步助长退货率的攀升。

网上书店增加

日本网上书店打破经由出版物批发交易商→书店的传统出版物销售渠道。东贩属下的Sevenandwas、雅虎日本、乐天图书、BK1、图书服务等网上书店在竞争中难敌一枝独秀的亚马逊日本。日本NTT数据经营研究所统计2005年网上书店出版物销售总额在400亿~500亿日元,其中尚未具体披露销售业绩的亚马逊日本网上书店销售总额约为300亿日元,亚马逊日本网上书店率先开设专业书店。网上书店为读者有针对性地选购图书提供便利途径,今后必将占有更大的出版物流通份额。

网上书店促使大规模流通仓库竞相建设。2005年11月24日,总建筑面积76300平米的东贩桶川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中心基地启动。中心引进21世纪先进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实现出版物物流最优化管理。另一方面,2005年,以日贩为中心,大阪屋、栗田出版贩卖、日教贩、大洋社等实力派出版物批发交易商***同融资建设出版***同流通莲田中心,启动杂志、期刊书、漫画书刊出版物***同退货业务。2005年5月,日贩所泽中心开始试运行,处理包括图书、录像带、CD等出版物全面退货业务。目标旨在实现无传票退货系统、账目记录高速度和书店店员高效率,最终构筑SCM管理目标。

畅销图书与热点图书

2005年日本出版市场涌现多部百万畅销图书,首当其冲的是口裕一撰著的《智者、愚人的说话方式》(PHP研究所),是一部主题鲜明、教你学会用智者的语言立足于职场和社会的教养类新书。本书2004年7月面世截至2005年终,以绝对人气累计销售220万册。2005年2月面世,由日本公认会计师山田真哉撰著的财会类读物《竹屋为什么难以溃败?》(光文社),销量已逾220万册。网络博克本《电车男》(中野独人/新潮社)长销不衰。手机小说《还想活着》与姊妹篇《恋旗青·紫》(Yoshi/繁星社)为青少年读者所追捧。日本语类《问题日语》(北原保雄/大修馆书店)的热销令人匪夷所思。《东京塔》(利黎·布朗基/扶桑社)、《个人情报保护须知》(村久道、铃木正朝/日本经济新闻社)数月位居排行榜上位。2005年11月发行的博客本《生协的白石先生》(白石昌则/讲谈社)则异军突起,一个多月便已问鼎百万畅销书榜。全书汇集著者白石昌则通过三言两语,热情洋溢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与学生沟通的108件卡片内容,以及穿插白石的多篇随笔。白石昌则是供职东京农工大学生活协同组合的职员。因书畅销提振大学名声而获得校长的嘉奖。

2005年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年)剖腹罹难第35周年。2005年12月,新潮社《决定版 三岛由纪夫全集》增补卷出版发行。本卷收录三岛由纪夫10~15岁在学习期间撰写的未曾发表过的《冬山》、《神官》等5个短篇、书信54封、创作笔记16篇和1960年以他人名义发表的描写同性恋与剖腹自杀主题小说"爱的处刑"手稿,该手稿是在三岛由纪夫挚友作家中井英夫遗物中发现。

1998年赤川原平的《老人力》一炮走红。2005年以"力"后缀书名的相关主题图书接踵而出,如《大学力》、《就活力》、《解说力》、《工作力》、《决断力》、《日本力》、《部下力》等。

2005年是昭和天皇登基80周年,《昭和爵士乐喝茶传说》(平冈正明/平凡社)、《三巷的夕阳》(西岸良平/小学馆)、《漫步60年代燃烧的东京》(/JTB出版)等昭和回顾本相继推出。

历史教科书强弩之末

2005年是日本新一轮教科书改定之年。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编、扶桑社出版的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公民两部教科书在日本国内命运多蹇。2006年日本春季中学历史采用率约0.9%、社会采用率约0.6%,这一比例远未达到编撰会意欲薰心的10%的目标。

而"日韩历史***同研究委员会"创建于2001年10月,创建的初衷是由日韩两国学者***同讨论日本历史教科书编写问题。2005年3月,中日韩三国学者和教师历经三年***同编纂近现代历史读本《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在三国同时出版,该历史读本在日发行的书名为《开创未来的历史》(高文研社)。

文化团体呼吁"公借权"

2005年11月8日,日本文艺家协会、笔会、推理作家协会、儿童文学者协会、儿童文艺家协会5团体就图书馆给与著者补偿金问题公开发表"关于图书馆的今后***同声明",同时将声明文本递交日本文化厅。声明指出,由于图书馆的普及,众多读者利用图书馆而不必购读图书,著者以稿酬维系生活陷入困境,最终导致社会文化的衰退。声明希望(1)图书馆预算增加,(2)图书馆专业馆员增员,(3)国家及政府机构确立著者补偿制度。声明呼吁日本文化厅尽快落实"公***出借权"政策,呼吁日本出版界、图书馆界应该***同掀起增加图书馆预算运动。

2005年日本出版业采撷

2005年日本文坛继涌现两位15岁少女中学生,她们分别折桂日本大型出版社主办的文学奖。2005年1月,15岁中专一年级学生河崎爱美荣膺小学馆文库小说奖。2005年9月,静冈县15岁女中学生三并夏的处女作小说《平成机关枪》问鼎由河出书房新社主办的第42届日本文艺奖。15岁少女摘取大型出版社文学奖在日本文学奖历史中尚属首次。

2004年讲谈社编创DVD电子书《昭和日本》24卷。以此为契机,2005年1月、6月相继推出《丝绸之路》(讲谈社)、《角川世界名作电影全集》24卷等多部DVD电子书。由于讲谈社擅行日本出版物定价制标注价格,招致日本公取委(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指责。公取委指出,DVD、CD等电子出版物隶属非定价制商品范畴,如果固化价格,商品价位表示必将形成一元化。

2005年10月1日开始,图书卡取代图书券,在全国实施图书卡一元化。图书券、卡是顾客购物获得一种形式的奖励,是出版业促销的手段之一。出版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图书券还在沿用,但实施图书卡化对读者和出版界是一个双赢。

2005年10月,位于东京神保町街一家出版物定价制改革书店"神保町书店"开业迎客。神保町书店加速书店街书店实行网络化,构筑***同电子流通平台。神保町是东京的书店街,***有新、旧书店130余家,鳞次栉比、闻名于世。鲁迅文中提及的内山书店就在这条书店街中。:82/200503/ca712432.htm

出版王国世纪末的无奈

日本出版业掠影

海飞

日本,作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强国,也是世界公认的出版强国。据国际权威部门统计,20世纪末全球图书出版销售总额约为800亿美元,美国以261.27亿美元名列第一,德国以97.37亿美元名列第二,日本则以91.26亿美元名列第三。中国以18.67亿美元排名在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巴西、意大利之后,列第十位。在以销售额排名的世界出版集团十强中,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名列榜首,日本的讲谈社则以16.5亿美元列第十位,小学馆以15亿美元列第十一位。全日本有4600多家出版社,其中78%集中在东京,千人以上的大出版社有30多家;发行则形成高度垄断,创办于1949年的东贩、日贩,各有员工3千多人,市场占有率又都各达全国出版物总额的40%;全国有2800家书店、17万个小销售网点,是世界上分布最密集的国家。日本每年出版新书63,000余种,市场在售50余万种,发行15.7亿册。全年出版杂志3655种,市场在售3000余种,发行51.2亿册。日本作为“出版王国”,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2000年10月13日至26日,应日本朝日学生新闻社的邀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组团访问了日本。访问团访问了朝日学生新闻社、讲谈社、弗莱贝鲁出版社、文鸟堂书店、东京图书贩卖公司,东京昌平小学等新闻出版机构和学校,对20世纪末的出版王国日本,有了一个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

从满街飘动的“金发”看日本20世纪末的读者群

在东京街头漫行,如果不看街道两边琳琅满目的日文、汉字招牌、广告牌,而光看人行道上满街飘动的“金发”,很可能会误认为自己身处欧洲闹市。日本青少年的崇洋崇美、前卫现代大大超出了我们中国人的想象:年轻人不论男女,几乎都要染成黄头发,有的还染成各色各样的彩发;脸上涂得比中国京剧脸谱还复杂、鼻子戴鼻环、嘴唇戴唇环的年轻人到处招摇过市;脚上穿着鞋跟高达15厘米至20厘米的长筒靴的女孩,“亭亭玉步”,成为东京一道特异的“高跟风景”。

在东京昌平小学参观时,我们看到,这是一所曾经接待过阿拉法特等世界名人、地处东京闹市区的设备一流的小学,多层结构的教学楼,顶层是个装备齐全、非常现代化的运动场,地下层则是个清澈宽敞、水质优良的恒温游泳池,教室配备有现代化的电脑电视,图书馆陈列着丰富的馆藏。但一深入交谈,“教头”深深地为学生不努力学习发愁,他说现在日本小学生的生活太好了,不想学习,读书人不读书,加上日本规定不能留级,学好学坏一个样,时间一到全毕业,“教头”不好当,深不得,浅不得。而图书馆的管理员则告诉我们,学生借书、阅读寥寥无几。面对着“金发一代”和“不留级一代”的读者群,日本出版界深感无奈。有识之士在日本全岛发起了“每天清晨阅读10分钟”的阅读活动,据说已有544所学校参加。在我们离开日本半个月后的11月14日,日本文部相向内阁会议报告了2000年度教育白皮书《我国的文教政策———向文化之国迈进》,强调“有必要积极果敢地推进适应和领先于新时代的改革。”

从漫画读物的“暴跌”看日本20世纪末的出版社

日本出版业是一个建立在以杂志为主体出版和基础出版的“刊重书轻”式结构之上的出版业。日本杂志约占整个出版营业总额的60%,如果计入杂志广告收入,营业额则更高,如日本讲谈社杂志营业额高达总额的74%。日本杂志发行年人均可达40册,可以说日本人是“读着刊物长大的”。日本所有大出版社都是以杂志为基础、以杂志为主要创收来源。仅讲谈社就有50种杂志。

日本杂志内容广泛,较受欢迎的有时事周刊杂志、女性杂志、电视杂志、旅游杂志、料理杂志以及有关兴趣方面的杂志。这些杂志品种多,发行量大。而其中漫画杂志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20世纪末,按发行量分,排在前15位的,有集英社的少年漫画周刊《跳跃》(最高达650万册),讲谈社的《周刊少年漫画》(最高达410万册),集英社的《青年漫画》(200万册)、少女漫画《彩带》(180万册),讲谈社的《青年漫画》(173万册)、《月刊少年漫画》(170万册),小学馆的《周刊少年漫画》(150万册),集英社的《年轻女性服饰》(149万册),小学馆的《男孩子》漫画杂志(135万册),集英社的《月刊少年漫画》(120万册),女性艺能杂志《月刊明星》(118万册),讲谈社的少年漫画周刊《跳跃》(最高达650万册),讲谈社的《周刊少年漫画》(最高达410万册),集英社的《青年漫画》(200万册)、少女漫画《彩带180万册),讲谈社的《青年漫画》(173万册)、《月刊少年漫画》(170万册),小学馆的《周刊少年漫画》(150万册),集英社的《年轻女性服饰》(149万册),小学馆的《男孩子》漫画杂志135万册),集英社的《月刊少年曼画》(120万册),女性艺能杂志《月刊明星》(118万册),讲谈社的少女漫画杂志《好朋友》(116万册)、《料理》(103万册),小学馆的《青年月刊漫画》(102万册)。在前15位杂志中,漫画杂志占12种,并且前7位均为漫画杂志。漫画杂志市场规模宏大,年发行高达15.6亿册,占杂志发行总额的30%以上,占杂志总码洋的20%。同时,派生出的漫画图书,发行册数也高达7亿多册。日本不仅是个出版王国,更是个特色鲜明的漫画出版王国。

红极一时的日本漫画出版,在经过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及90年代的辉煌并扩展到海外的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后,正经历着世纪末的无奈和衰退。在日本最大的综合出版社讲谈社考察时,以漫画起家的讲谈社,正在为漫画读物的“暴跌”焦急。日本经济衰退的3年,讲谈社的第一大刊《周刊少年漫画》,就从410万册下滑到了300万册。据日本同行介绍,其它漫画出版物跌幅大体也是如此。代表团曾经对“上班族漫画”走俏的东京地铁阅读作过考察,“坐地铁看漫画”曾经是“东京一景”和“东京时髦”,“上班族漫画”《超人》、《科长岛耕作》、《上班族金太郎》、《钓鱼傻瓜日记》等也都曾风靡地铁。可是,在世纪末的东京地铁,我们极少看到痴迷的阅读者。讲谈社国际室室长笠原隆先生在与我们交谈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询问“中国的漫画市场什么时候重新对日本开放?”充分表露了日本漫画希望依靠庞大的中国市场“东山再起”的迫切愿望。

从小学生手机“普及”看日本20世纪末的消费热

日本出版业由于受日本经济内需不振、复苏迟缓、失业率高的影响,连续3年负增长。日本出版物总销售额1997年较1996年下降0.7%,1998年较1997年下降2.3%,1999年负增长率超出3%。而20世纪末日本读者消费热的转移,也是日本出版业不景气的重要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从l994年开始,日本的信息、通讯消费成了“热消费”。目前,日本家庭的月均信息、通讯费用达1万日元(95美元),比普通家庭电费高出许多。传统出版物以外的电脑、手机、游戏软件等现代IT产品,读者趋之若鹜,形成了世纪之交新的消费热,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出版物的消费。在东京的街头、地铁、学校旁,青少年“手机不离手”,连小学生也拥有自己的电话。日本手机满街都有售,且非常精美便宜,合人民币200元一个。手机设计得像工艺美术品,晶莹剔透,每当夜幕降临,手机更是五光十色。特别是NTTDOCOMO移动电话公司的“电子邮件”互联网直接接驳业务在1999年2月推出后,使用者呈爆炸式增长。在第一位使用者接受服务后仅16个月,订户就超过了600万,20世纪末达到了1000万户。小学生在手机上既可以与朋友通话,又可以阅读电子邮件,小小手机带来的社会交往、社会信息、社会气息和种种欢乐,往往使小学生们“乐不思书”。

除了手机消费热外,日本年轻读者还面临着越来越先进的其它消费热,如数码相机热,数码录像光碟机热,新一代游戏机热等。新的现代消费每热一次,传统出版物的消费就凉一次。世纪末的传统出版物正经受着高科技的严重挑战,不承认不行,不融合不行,不发展不行。这场传统与现代的竞争,将会以自己的规律进行下去。

面对出版王国世纪末的无奈,日本出版业的努力,正在各个方面显现出来。如日本大型书店创建了互联网书店在库服务系统,日本有1000家出版社拥有了自己的网站,全日本已有100多家网上书店。日本两大图书批发商与印刷公司于1999年秋联手启动“按需印刷”系统工程。纪伊国屋书店首创“电传书”业务部,启动“卫星电子图书”工程。日本的书店为了吸引读者,不断推出新的服务举措,一些书店让咖啡店进驻营业厅。在日本书市处于全面低迷之中,也爆出了畅销书亮点。预见日本21世纪经济前景和日本未来的模式的、由日本幸福科学团体总裁大川法隆著的《繁荣之法》,自1999年2月出版,至12月中旬,10个月累计销售425万册。先天四肢残缺的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特殊学生乙武洋匡,以战胜自我23年的轮椅人生征途写出了风靡日本的《五体不满足》,1998年10月讲谈社初版时印行6000册,到1999年11月,再版41次,营销421万册。有着雄厚出版实力的日本出版业,面对新世纪虽然有种种无奈,但这个“出版岛”一定不会沉没。

/GB/wenyu/68/20010328/42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