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语言是富有特色的精妙。具体妙处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作者的讽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他以漫画式的夸张技巧无限扩大了耶胡、勒皮他人和长生不老的人的可恶和怪诞的形象,他还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小人国的生活和斗争,极为成功地反映出当时英国的现实。
其次,作者还善于使用反语,从而产生了强有力的反讽效果。例如作者本来是反对设计家废除口语以物示意的办法的,但他却以愤慨的心情谈到妇女怎样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的语言。他说:“俗人常常是与科学势不两立的敌人。”他分明是在批评英国的殖民政策,却偏偏要声明这和大不列颠民族无关。反语使读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本意。
再次,斯威夫特还善于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的事情。关于利立浦特的历史的叙述就是极好的例子。
最后,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小人国的大臣的绳技表演,拉格奈格的臣子谒见国王时要舔地板,刻划出了贵族大臣的种种谄媚丑态;国王把毒粉撒在地上毒死舔地的廷臣又是何等残暴。耶胡为了争夺发亮的石头而打得头破血流,这和今天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为了利润而互相倾轧又有什么区别。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作者简介:
乔纳桑·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1667—1745)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家境十分贫寒,出生后7个月父亲就去世了,由于母亲无力抚养他,于是他的伯父负起了教养他的责任,直至将他送进了当时的都柏林大学。当时的都柏林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是为教会培养忠实弟子的,而斯威夫特始终十分厌恶大学里讲授的神学和各种繁琐哲学,可想而知,他也不可能取得令学校满意的成绩,毕业时,只获得了一张所谓的“特许学位”文凭,致使他无法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斯威夫特的民主主义的启蒙事业,对以后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剧作家盖埃和谢立丹,小说家菲尔丁和诗人拜伦的创作中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出斯威夫特的影响,也使他们成为斯威夫特的追随者和继承人。在较后的时期中,斯威夫特的传统表现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英国讽刺作家塞缪尔·勃特勒和萧伯纳身上和他们的作品之中。由于斯威夫特现实主义的深刻力量,使他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斯威夫特在其作品中所批评的不仅是英国的,而且是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