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信息时代。生动有趣的电视屏幕和各种漫画书总是冲击着孩子们的眼睛。很少有学生真的愿意坐下来静静的读名著。如果一味宣扬真理,直接规定学生应该读哪些书,就很难有实际效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给学生制造悬念,引起他们的阅读期待,从而激发他们的课外兴趣。比如我在教鲁迅先生的《少年奔跑者的土》的时候,看过一个成年奔跑者的土的描述片段。同学们听了之后,一脸茫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个天真、可爱、健康、活泼的少年成年后会处于那种境地。极大的激起了同学们阅读原著的欲望。于是,我向大家介绍了鲁迅的小说《故乡》...
在教学活动中,无论你学习什么体裁,
我可以分门别类的给学生讲解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推荐相应的课外书,指导学生阅读。时间证明,结合课文指导和引导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桥梁。
第二,广泛积累阅读名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它们就像散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珍珠,散发着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加速器,是引导阅读方法的航标灯。
学期初,我安排同学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让同学们知道读书的意义,激发他们上山采书的兴趣。过了一段时间,我组织学生交流时,是一句妙语:“好书好药!””“读书如万卷,写字如有神。”“书是我最初的故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等等。“让他们谈感受的时候,他们大声说话,抢着说读书的重要性。并谈谈如何读好书,就像作家一样,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书海浩瀚,其中不乏名家名句、名章。质量和品味都很美,很美。我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精选美国文学,让学生认真阅读,优美品味,让学生读出感受,品味,学生乐在其中,才会产生“我要读书”的欲望。
第三,努力做学生的榜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流畅,优美的词语脱口而出,对模仿能力强的小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很“师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刻意营造优美的语言环境,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赞叹和模仿,从而增强课外阅读的内在动力。
小学生争强好胜,善于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我虚心提问或者假装不知道,故意提问,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1,家庭阅读活动
(1)
向父母提议:努力做一个“学习型”家庭。要求全体学生家长配合阅读活动,建立“家庭小图书馆”,带头阅读,做到“三个一”,与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写一篇阅读心得(父亲、母亲、儿子各写一篇点评,或* * *写一篇),家长与孩子进行一次学习交流(谈心或分享学习成果)。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到图书馆借书,拓宽阅读渠道,提倡家长拿书作为孩子生日的礼物。
(2)家长每天督促孩子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3)收集“亲子阅读”的口号,可以是名言警句,鼓励家庭自己创作。评选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2.学校阅读活动
(1)
打造班级阅读口号:我读书,我读报;我成长,我快乐。
(2)
开展师生阅读成长日记接力活动。每天早上,老师花10分钟给学生读一本好书。在师生之间设立日记接力本,记录师生读书成长的足迹。老师每个月写一篇,学生每天轮流写。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写阅读接力日记。
(3)召开阅读经验交流会。一学期准备1 ~ 2次阅读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收获、阅读方法,讨论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推广成功的阅读经验。在交流中引导,并设立读报专栏、读书卡、手抄报展板、朗诵平台等。供学生阅读和展示,让交流无处不在。
(4)每学期举办读书节。在读书节上,应该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比如课本剧和哑剧的表演。
(5)
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阅读。每年都有很多节日。我们把读书活动融入节日,开展了很多主题阅读,比如“中秋文化、元旦文化、重阳文化”...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些节日,同时让这些节日更有意义,让学生的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而是变得口若悬河,得心应手。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从来不知道这个节日里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那些美丽的传说,有趣的习俗,特色小吃,真的很有意思。……
五、开展各种阅读展览活动,鼓励学生向往阅读。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渴望收获,更期望收获是明显的,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表扬,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成果,让每个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极大的满足感,是另一个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拓宽阅读渠道,丰富内容,灵活形式,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感受阅读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积累丰富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写好读书日记
“记”是阅读的深化,要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基本写作方法,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地设计独特的读书笔记,让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自由创造的快乐世界。
2.开始阅读手抄报。
有“阅读金钥匙”介绍阅读方法,“心语”介绍学生阅读随笔,“热点推荐”推荐优秀书籍或文章,“萧何首秀”发布学生优秀作品。主要以学生的口吻,发表学生的文章,虽然不成熟,但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也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以“读书感受”为主,发表学生读书后的心得。配有《好书推荐台》、《我的趣味阅读》和短小精悍的《名人读书故事》、《名人读书话集》。
3.举办摘录展。
教师指导学生摘抄准确生动、形象具体、寓意深刻的词语或句子,或精彩的片段,每周用专门的笔记本(名为“采蜜书”)在课堂上交流点评,将摘抄的与精彩有价值的进行对比。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同学坚持,也鼓励那些学习落后的同学迎头赶上,达到资优生更优秀,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
4、组织班级黑板报
学生将所读内容以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形式展示出来,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设计栏目和版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黑板报做得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每半个月更换一次。
总之,兴趣是基础、前提、动力。教师只有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外阅读中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