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搞笑笑话 - 求500字以上关于2010春晚的回顾。

求500字以上关于2010春晚的回顾。

近几年春晚的一个普遍现象——语言类节目中有很多令人震惊的台词,以及植入“与时俱进”广告的社会现象。今年呢?郭达和蔡明的散文《一个在家的毕业生》选择了这个广告人最喜欢的宣传方式。

郭达和蔡明的小品之所以要把土豆作为贯穿整部作品的关键线索,是因为土豆网主动联系了小品创作者,希望软植入广告。双方已经讨论了价格和种植方式。毕竟“土豆网”很难融入到小品中,所以要卖的东西最终定位为“土豆”。另一方面,央视春晚作为全球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其经济价值不言而喻。针对这种广告植入,春晚“前主创”郎昆导演曾默认说,“因为媒体要发展、要推进,需要广告配合,媒体没有广告就无法生存。”

虽然近年来,我对春晚节目中反复“插播”广告深感不满,比如据观众反映,从第一档语言类节目——姜昆和戴志诚表演的相声《我有点晕》开始,整台晚会的语言类节目就已经奠定了基调——“请听广告”。姜昆也率先行动,毫不含糊地在相声段子中一口气为招商银行、百度和中国移动做广告。除了“招商银行卡,不是刷卡就完事了吗?”除了“百度一下子什么都知道”这样赤裸裸的广告词,在给中国移动做广告的时候,我和搭档一起唱了三遍以上的广告歌《我的地盘》,效果震撼。其他几次提到广告主——品牌的做法,也出现在赵本山的散文《不差钱》中。带病上阵的赵本山和搭档毕福剑也三次提到“搜狐”。相声《五感新论》在《我有点晕》中更多的发扬了广告的精神,一个相声里藏了三个酒名,“周二去喝二锅头,周五去喝五粮液。此外,网友还在灾区的节目和视频中发现了隐藏的贝因美、双鞭、洋河大曲、剑南春、营养快车等等,不胜枚举,但春晚主办方依然强词夺理,不予理睬,而且这种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

春晚节目植入广告是必然还是不可避免?我不这么认为。包括春晚“前主人”郎昆导演的所有理由,似乎都站不住脚:

首先,从技术角度和观众感受来说,植入式广告因为不能完全融入剧情,必然不会给观众一种突兀或不舒服的感觉。让我给你举几个例子。这就好比兴致勃勃地吃了一个苹果,却吃了藏在中间的土豆。有什么理由不翻胃?或者你去市场买冰箱,但售货员明确要求你花钱搭配电饭煲。你感觉如何?很明显,那是一种强制买卖的市场霸凌行为,就像你在大吃一顿的时候,突然有人把一个半生不熟的土豆塞到你嘴里一样难受!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说,央视春晚不需要哭穷。众所周知,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拥有国家垄断的传播资源,这是主要的资金来源。没有理由劫持这个公益-性-娱乐节目,春晚剧组是一个特殊的娱乐-节目,所以你通常会赚很多钱。更何况招待名人是一种商业行为,他们在春晚上的亮相含金量十足。不然每年也不会有无数艺人想尽办法挤进春晚,甚至春晚真的很缺钱。就像政府采购一样,他们会一次次按照程序招标,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来做事。不管怎样,有很多人想去看演出。他们凭什么要动脑子降低艺术水平?

再次,春晚的植入式广告有点像纸媒上的软广告。小范围来说,就是创新广告模式,各种渠道创收。大范围来说是欺骗观众和读者,是以次充好或者损害消费者权益来满足其膨胀的私欲。就像假唱一样,不仅挫败——破坏了国家电视台的形象,还让其演员惹人讨厌,遭人鄙视,社会声誉降低,甚至负面。

近年来,春晚节目质量一直为社会各界所诟病。不可否认,这与节目创作者金钱至上、功利至上的世俗观念逐年上升有很大关系,其中春晚节目中广告的“插入”是“不可或缺”的。为此,无论从央视自身形象的角度,服务好观众,主流媒体引导社会的责任,还是为大众创作经典文化娱乐作品的角度,央视都应该在春晚之后摒弃一些过于功利和性的广告,搭配之风不能兴起!同时要努力提高节目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位,为春晚营造一片纯净的天空。现在看电影,聚会,到处都是插播-软装广告,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