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些材料。
周总理《钢纸盒》里的秘密
1963 12 14周总理访问埃及,下榻开罗国宾馆。晚上9点多,一辆黑色轿车驶出酒店。聚集在门外的外国记者看到这是周总理的专车,立即开走了。
车开到中国驻埃及大使馆,车门打开,一个中等身材的男人下了车。他手里拿着一个钢纸箱下了公共汽车。认识这个人的记者说,他是周总理的卫士,长成了。但是没人知道那个盒子里是什么。
带着疑问,记者们驱车返回国宾馆,乘车等待周总理回来。程回来了,记者们也清楚地看到,他还提着这个钢箱子,牢牢地锁在地上。
钢盒子里是什么?有人说里面可能有核按钮;有人说里面包含了保密的通讯工具;还有人说箱子里装的是中国的核心机密资料!
这个钢盒子里是什么?
周总理很讲究仪表和风度。他穿的东西都是棱角分明,很整齐,但是衬衫内裤都是穿破了补好了,再穿,很破旧。在国外访问期间,他不方便把这么破旧的衬衫拿出来在国宾馆的洗衣房洗,只能拿到我们大使馆请人手洗。送衣服的时候,程反复叮嘱他要轻洗,不然用力过猛衣服会破的。
有一次,一位大使夫人看不下去了,买了涤棉布,按照周总理衬衫的尺寸给他做了两套衬衫。程忐忑不安地把这两套新衬衫拿给周总理,并向他解释了新衣服的来历。周总理皱眉,坚决让程把新衬衫还给。
周总理出国访问,一言一行,帽子鞋子都在新闻媒体的“追踪”中。如果有记者发现他的破衬衫,也会给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找借口:你看,连他们的总理都穿这样的破衣烂衫。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当然知道保密的重要性,于是这个1954从日内瓦买来的钢纸盒就派上了用场。每天晚上,周总理换完衬衣,程就把衣服装在一个箱子里,送到大使馆。然后他把前一天洗过的衬衫放进一个箱子,带着锁带回国宾馆。这个盒子不是国家机密,不是更不用说的一枚核纽扣,而是周总理的一件旧衬衣。
这是外国记者一直无法解开的钢铁纸箱里的秘密。
联合国为周恩来降半旗的真正原因!1976 65438+10月8日,周恩来逝世,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前降半旗致哀。自1945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元首都去世了,联合国没有为任何人降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很委屈,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愤怒地质问联合国总部:我们的国家元首死了,联合国的旗帜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死了。为什么要为他降半旗?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起来,在联合国大楼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个非常简短的讲话,只有一分钟。他说:“为了纪念周恩来,联合国将降半旗致哀。这是我的决定,原因有二。第一,中国是文明古国,金银财宝数不胜数,她用的人民币比我们能数的还要多。但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第二,中国有1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但她的总理周没有孩子。如果哪个国家的元首能做到其中一条,总部还是会在他去世的那一天为他降半旗。”说完,他转身离开,广场上的外交官们哑口无言,随之而来的是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尖锐的讲话不仅显示了他老练的外交才能,而且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的!!!!
当飞机遇险时
1946年6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飞往重庆。除了工作人员,叶挺的女儿小杨梅也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白雪覆盖的山峰层层叠叠,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结了冰,而且越来越厚。过了一会儿,机身上覆盖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一样掉了下来,失去了平衡。机翼飞过山峰,就要撞上山顶了。形势非常严峻。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以减轻飞机重量,并要求大家携带降落伞包,准备跳伞。
当他们听到小女孩哭的时候,每个人都很忙。周恩来同志立即站了起来,从摇摆不定的小屋一端,几步跨到小女孩身边。原来小杨妹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立即解开他的伞袋,把它背在小杨梅的背上。他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儿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一样勇敢坚强,与艰难险阻作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把自己的伞袋给了小杨梅,大家都想把自己的伞袋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气说:“别管我!大家要冷静,不要慌……”
就在这时,飞机冲出了寒流。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整块冰都掉了下来。飞机逐渐上升,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我们脱离危险了!”小屋里充满了欢乐。
周总理的睡衣
母亲邓七十多岁了。她戴着眼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缝补她心爱的周总理的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次,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拿着针微微提起,左手熟练地打结。她有多认真。
一个年轻的护士,双手抱着这件睡衣,看着制服和补丁上细细的针脚,眼眶湿润了。
在他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有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色和五星的缝纫袋特别醒目。它被周总理和母亲邓携带了许多年。从什么时候开始和他们在一起,带到北京?是来自延安窑洞,来自重庆红岩,还是来自二万五千里长征?
周恩来的故事——三次付饭钱
那是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
周总理将于今天下午离开杭州。经过几天的辛苦工作,周总理命令他的秘书说:“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到楼外吃顿便饭。”
当听说周总理要来招待他们时,楼外楼饭店的经理、厨师和服务员都非常激动。服务员正忙着打扫面向西湖的餐厅,经理和厨师正忙着讨论菜单。11左右,周总理一行人踱过西冷桥,又踱过白堤,来到楼外。席间,他热情地与随行人员碰杯,感谢他们为完成接待任务付出的辛勤劳动,并向来自北京的同志们一一介绍了杭州的名菜:这是被活活打死活活烧死的西湖醋鱼,这是西湖出产的炸虾,这是北京人不可多得的西湖美食叫花鸡。当周总理看到服务员端来一盘盘他喜欢吃的家乡菜时,他举起筷子尝了尝,并向大家介绍说:“我很久没有吃家乡菜了,我们来尝尝。这些是绍兴干菜,蒸肉,豆芽,上千种模具,好吃!”吃完后大家都兴高采烈。
饭后,周总理让秘书结账。省里的同志出来制止说:“不用总理出钱,我们地方给你报销!”周总理听了说:“今天我请客,当然是我出钱!”“店长知道周总理的脾气,不收钱总理会生气,就收了10。不料周总理一口拒绝,当即对一位姓蒋的服务员说:“这许多菜10元怎么够?一定要付全价。“经理和厨师商量了一下,收了5块钱。不料周总理又看见了,生气地说:“谁请你吃饭谁付钱。总理请你吃饭,你要和普通顾客一样付钱!“楼外的楼经理没办法,又收了5块钱。这* * *收了20元钱。
我不知道1小时后,建桥机场在楼外给经理打电话,说周总理登机前留下10元钱,用来付午饭的钱。楼外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拿着这30元钱,被总理清正廉洁的精神深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经过讨论,我们只按照总理吩咐的做了,马上按照报价表仔细算了一下当天的午餐餐费,总共是*** 19元5角,和普通客户一样。我们还给周总理写了一个详细的报告,附了一个清单,送到北京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