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搞笑笑话 - 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面对这样的情况,一纸合同能管用吗?

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面对这样的情况,一纸合同能管用吗?

对于目前的教育行业来说,校外培训机构可以说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大多数人都有过在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的经历,而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也经常被消费者“诟病”,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些的管理也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出于自我心理安慰,消费者在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时,大多会选择与培训机构签约。然后,万一发生事故,

一般来说,签合同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校外培训机构出现意外时,合同很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原因很多,也导致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具体来说:

第一,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教育主管部门的约束力相对有限。大部分校外培训机构需要教育局审批后才能成立,但成立后,教育部门给予更多的业务指导。一旦这类机构出现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此时能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消费者举报,培训机构也可以在教育局的调解下选择赔付消费者,但即使不履行,教育主管部门此时也无能为力,除非查封教育培训机构。但是,查封培训机构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第二,对于消费者来说,此时要保护自己的权益,可以选择报警或者直接采取司法手段。一旦消费者与教育培训机构发生纠纷,甚至教育培训机构有携款潜逃的倾向,即使此时消费者报警,往往也很难起到作用,因为这类报警大多只能由当地派出所报警。在没有外界干涉的情况下,派出所一般不会受理此类事件,会建议消费者走司法程序或者邀请培训机构调解。如果接受调解,最终会出现不履行。

第三,如果消费者采取司法手段,这个时候法院会有一些波折。即使一切顺利,消费者在司法层面胜诉,也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采取司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意味着个人处理这件事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当然不是机构本身的问题,因为维护机构本身的权益就是一份工作,但是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样做需要请假,费用大部分人难以接受。而且,即使在司法层面成功,执行时出现“执行难”也是正常的,会增加个人损失。

结论:虽然消费者与培训机构之间的一纸合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约束力,但当其发生时,无论是从执行上还是实际利益上,合同都很难维护消费者的人身权益,因为一旦培训机构需要退费,此时就会出现一些原因,导致消费者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只能自认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