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滴滴顺风车的模式没有错。不管他要不要为乘客提供社交功能,错的是监管。无论是滴滴自身企业的监管,还是其他社会部门的监管,没有健全的安全监管体系,女孩和男孩乘坐滴滴的顺风车都不一定安全。
我们先来看看滴滴顺风车模式的初衷是什么?滴滴顺丰总经理黄表示,司机和乘客应该根据性格、兴趣、性别进行匹配,我们应该“遇见漂亮的人,与你同行”,创造一个半私人的社交空间。他还说这是一个性感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定往陌生人社交的方向做,男女搭配,开车不累。这不是兜风,这只是一个夜晚酒吧!我从来没有觉得这个社交场景是个错误,但是如果我只是为乘客提供了一个社交场景,而没有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那这就是滴滴顺丰的错!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滴滴的软件上会有个性化的评价标签了,因为滴滴的初衷是为乘客提供一种所谓的创新社交模式,还有一些滴滴司机露骨的评论,直接把女乘客放在了刀上。
就像一个评论者说的,任何社交软件都有可能成为犯罪的平台,但是滴滴走得更远,因为他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造成了这个犯罪现场,而且这个空间还在移动。我们还不知道移动路线,也无法监管。这是滴滴最恐怖的地方。
如果社会企业不能有完善的搭车安全保障机制,我觉得不仅女生搭车危险,男生搭车也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