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搞笑笑话 - 樊增祥的人物轶事

樊增祥的人物轶事

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画报热潮,三五个同好集资创办的私人画报是画报的主流,但像《北平画报》自创刊到终刊,一直由一个人主持的画报还不多见。  1928年8月5日,报人李乐天在北平创办了《北平画报》,樊山老人(即樊增祥)题写刊名,主编、编辑、出版、发行均由李乐天一人负责。画报“纯属营业性质,同仁集资合办,以求文艺之大同,任何党派均不加入,任何机关均不联络”,以“破除寂寞,增进兴趣,负载义之神的使命,散布艺术于人间”为办刊宗旨。社址设在北平西四帅府胡同10号。约于1929年7月出刊至第41期终刊。

《北平画报》为艺术类刊物,自称“以研究文艺、提倡美术为主旨,至于国家政治、社会新闻,概不刊载”。周刊,逢周日出版,8开本,四版,道林纸,铜版印刷,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同期画报一版、四版多为广告,独《北平画报》几乎没有广告。图片有名人、名伶、明星、学校高材生、名人书画、人体摄影、各地风景、漫画、印谱等。文字以戏剧评论、新片简介、影星介绍、画家小传、时事新闻为主。其封面极为独特,在当年流行的美人照上衬托以恰当的绘画作品,并配有“题画”,说明画作缘起和寓意。  面对当年数家短命画报的相继停刊,深受经济困扰的主编李乐天,在第30期《饯行》一文中,在为停刊画报饯行的同时,也不无感慨地写道:“《北平画报》是北平市画报中的落伍者,落伍的报,独个的人,存在可以没有什么可能性,死之神或要来握手了……希望你们也在那里欢迎我——《北平画报》。”但从画报内容上看,画报之所以能够坚持近一年,是因为它有樊山老人父子、王君异、韩楣楣、李小雪等文坛、画界大家作为画报的固定作者群,而且在全国各地甚至日本、英国都有其特约摄影记者。刊有五三漫画会王君异的漫画,韩楣楣的长篇小说《战痕》、李小雪的《半霞庵菊话》、钟鸣的《蓬室丛谈》和怡翁的小说《坠鹄攀云记》、《八怪戏蜂记》、《从何谈起》以及每期一方的退思堂藏印谱。从第32期开始刊登时政新闻,如《孙中山逝世四周年的纪念活动》、《林森演讲》、《上海伶界与晶报风潮始末》等。  题写刊头的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一作云门,号樊山,晚号天琴老人,近代藏书家、诗圣、书法家。湖北恩施人,清光绪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喜诗文及收藏书籍、古画,其诗文浮艳,以《彩云曲》咏赛金花事负名。藏书楼名“樊园”,藏书20余万卷,书画、碑帖之属,10余巨簏。又与上海遗老组诗社名“超社”。著有《樊山集》、《樊山公牍》、《二家咏古诗》、《二家词抄》、《东滨草堂乐府》、《微云榭词选》、《时文》等。画报几乎每期都有他自创自书的诗词歌赋,读者一方面可以领略“诗圣”在诗词上的深厚造诣,一方面可以一睹老人的精湛书法。其子樊季瑞是漫画专栏的固定作者,曾以笔名“KD、非叛徒、楚国男子”等见诸报端。画报创刊不久他因患脑溢血而不幸病故,时年仅35岁。为此,画报特出版“追悼已故名艺术家KD先生专号”,介绍其生平,刊登其遗墨,尤其是樊山老人的《哭瑞儿》一文,以八首诗串联全文,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厚亲情和深切怀念,读来,使人心痛,让人心酸。 时为文坛名宿的樊山老人曾为名不见经传的齐白石亲手撰写治印润格:“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广以汉尺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樊增祥。”为齐白石的人品、画艺做了一个最好的广告。一时传为画坛佳话。此后,齐白石的诗也深得樊山老人的精髓。故而,齐白石先生非常感激、敬重他,不但时常到他家看望,而且还在寒冷的冬季为他送去了温暖鹅绒被。

为此,樊山老人在画报第26期撰写了律诗《樊山老人谢齐白石先生赠鹅绒被歌》,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和对齐白石的谢意:

“狂飚吹沙白鹅鸣,雪毛忽□弋人矰。舍身己入头鹅宴,颈绒腹毛柔不胜,

天地生材必有用,食肉寝皮人所能,毡毛付予弹花手,长弓槌做霹雳声,

净拣欲过杨花白,厚积乃如灯草轻,短发四从赛龙女,布衫七斤美衲僧,

长可八尺宽五尺,六十四铢犹未盈,踏里不裂棋子布,作面须用独窠绫,

白石山人怜我老,珍重卷赠如瑶琼,固南一生好独睐,非人不暖徒虚名,

得此便抵热玉暖,貂狐宁识有霜冰,雪夜鸟薪万钱值,亦如白衣送酒倾,

今夕奇温胜缯絮,如兰中蛹绷中婴,体着林敷柔若面,卧闻哈呓甜甚饧,

绳床纸帐拜君赐,更胜茏鹅道士情,梦到借山梅花下,直待八甎红日醒。”

这首诗见证了樊山老人与齐白石先生的深厚情谊。(本文“□”为替换文献中无法辨认的字)

慧眼识珠,樊增祥为齐白石订制润格全文

齐山人笔单 樊増祥撰

齐山人笔单,并序。

湘潭齐山人,少贫,有奇慧,能雕绘万象,斤风镂冰。王湘绮先生见其印谱,奇赏之;招至门下,教之读书,学为诗。有国初六家风格;画山水、人物、禽虫、花果,入毫发粗,兼有‘四王五恽’、朱耷、道济、金农、罗聘之长;尤工美人,轶余集、改琦而上之近世顾洛、费丹旭,不中作仆也。山人性孤,冷湘抚;某公雅相知重,遣材官持百金往聘,至门,问齐先生,且道抚部意。有衣短布衣此应客曰:山人出游未归;素不入官府;不敢受金。材官怒驰去。短衣此即山人也。湘人求画、求篆刻皆弗应,独善湘潭郭葆荪、桂阳夏五彝;两君居关中,招山人来游关中。求画、求篆刻,此一不应如在湘中。时与余一见如旧,今当偕五彝入都,余谓都中求画求篆刻,此当十倍;秦楚深闭,固拒而不得,不若高其价以待之。唐解元卖青山之钱以办蔬饭,自有烟岚气息。持归章亲,香逾兰黍矣。今以愚意逐列价目如左:白石草衣画,写意山水条幅,毎幅二十金,工细此倍之。写意美人条幅,每幅二十金,工细此倍之。写意花鸟人物每一条幅十六金,工细此倍之。团扇摺扇每柄四金,工细此八金。册页每部八开,此十六金;十二开,此二十四金。方广汉尺,一尺为本,加大此倍之,工细此倍之。手卷长至尺,此十二金,加长一尺则加四金,工细此倍之。逾丈此百金,三丈此三百金。凡卷逾二丈,皆先收笔资,十年后交画。传真无论直幅、横看,每幅百金。印章价,常用之印毎字一金。印在方广逾寸,此毎字二金,加大此照加。石径二分,字若黍粒,此毎字十金。刻墓志表无价。细刻白竹扇骨无价。此其大略也。永兴残帖,一‘鹤’字,易斗米;一‘口’字,易数金;东坡‘枯木竹石’,月须米五斛,酒数升,以十年计,即须六百石米,乃易一画。而皇甫持正之三千字,三千匹绢犹为廉矣。余为山人评定价目,皆从其至少此;世有解人,当不我讶!

光绪癸卯三月朔,天琴居士手定。

齐山人笔单 樊増祥 撰书 金陵天渡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