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来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的例子:艺术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它有时会让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变得更加纯粹和极端。它是美好而纯粹的,带有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它必须是展示和提炼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与日常的复杂程度相比,好与坏的差别是很高的。可能不是很准确,但比如文学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作品与现实不同,更强烈,更震撼,等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参观宋博美术画社想到的。
摘要:本文是以参观宋博美术画社小麦小写意的感受为导向,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联想。第一,我自己的漫画《工厂烟囱》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被现实生活场景所震撼和惊悚。然后是陈丹青的藏画,宋代清明上河图,再联想到姊妹艺术片——龙须沟和本命年。音乐二胡《二泉映月》流行歌曲《寂寞沙洲冷》;以及文学上鲁迅的《阿q正传》、唐诗《江雪》、外国画家《女贵族莫洛卓娃》、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些集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于一身的作品。最后,齐白石的“虾”源于他长期的虾生活习性和形态观察,进一步阐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关键词:小写意,四屏,惊悚,借景抒情,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感性,理性,意象,平行展开。
上导轨轴承
一进宋博美术画社,就有古朴的美术——雕花桌椅,磨砂紫砂茶壶茶杯,还有五彩缤纷的中国画花鸟山水,还有各种写意表现的珍奇动物...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留恋往返了很久,尤其是一组“四屏”,其中四种植物以“春夏秋冬”表达“一屏”。小麦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常见的,但在这里,艺术家在普通人视而不见的“小麦”中发现美,表达美。
作者真的在麦粒的表现上下了很多心思,对麦粒进行了精心的排列组合。每一颗麦粒都是统一的形态,只是形状和姿势不同。麦叶的概括与虚实交织,麦秆的艺术夸张与拉长,色彩与笔墨的巧妙运用,配合明暗线条的变化,整个画面清新、工整、沉稳、俊朗、挺拔,是摄影绝对无法替代的。比起那些所谓的脏、乱、怪的艺术,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这说明作者只有对现实生活中的“麦子”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体验,再加上高超的绘画技巧,才能画出这样的杰作,从而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然后是我画的一幅漫画——《工厂烟囱》,画的是一群工厂烟囱喷着浓浓的黑烟,浓浓的黑烟一波三折,最后演变成一张面目狰狞的脸,大眼睛像两个铃铛,大嘴张开,一个长着獠牙的怪物,迎面扑来...这幅画源于我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由此,我进一步联想到汽车和摩托车的尾气(含有硫化氢等致癌有害气体)。他们像看不见的蓝色恶魔一样悄悄地吃掉人类...由此,我可以画出一个系列的漫画,叫做“烟囱系列”。
陈丹青在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时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源于他在西藏的生活经历。作品采用极其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描绘普通的生活场景,没有戏剧或文学主题。作品清新质朴,在中国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当然,作者借鉴西欧古典绘画的技巧多于苏联绘画。后来,在国内各艺术院校的毕业创作中,我们都能看到贴近生活的普通人、普通生活场景;高校的艺术创作开始走向艺术的本真,也就是视觉语言上来了,把作品的解读还给读者——观众。陈丹青说:“如果观众能意外地被作品的真实描写所感动,觉得这就是生活,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有人叫好,说我揭露和谴责了这种可怕的落后和无知的现象,我的答案是不,我讨厌用绘画揭露任何东西。有人说我对他们深表同情和怜悯,也未必……”宋代张择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画面以汴河为构图中心,详细描写了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民俗风情。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对社会生活惊人的熟悉和独特的把握能力。它们不仅是古代写实绘画的杰出代表,也为后人研究宋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民俗提供了详实的图像史料。
至于绘画的姊妹艺术——电影,在排演老舍先生的话剧《龙须沟》时,导演经常带演员到老北京的臭水沟居民区,很多电影也是如此。强调深入生活的目的是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有真实的感受。
许多观众在1989中批评了著名导演谢飞的“本命年”,认为这是一部关于城市流氓的普通电影。但是根据影评人的分析,这部电影有很多而且非常深刻的时代色彩,这说明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正面临着一场生活和文化的大转型,在这场转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影片的主人公李惠全没能适应社会的转型,因此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越来越不适应,最终死去。(现实生活中,如果有李惠泉,99%都不会死,这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的生动例子。)他的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小人物李慧泉身上,体会到谢飞这个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中所承受的巨大社会压力,从而把握经济社会和消费时代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心态。
《二泉映月》这首千古绝唱,表现了对月光和泉水的体验,憧憬了一个冰冷凄凉的音乐形象,正是基于阿炳对现实中劳动人民凄凉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观察,才创作出这样一部惊世之作。《孤独的沙洲冷》,一首现代年轻人爱唱的流行歌曲,我想作词作曲的人大概也是有着和这首歌一样的人生经历,才能写出如此感人的作品,能够唤起一些人的心声。
艺术中的情感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后者有着明显的现实原因和功利色彩,即情感倾向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的,而前者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艺术创作是以一种审美的态度来审视和体验世界,这种态度更持久、更深刻。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游手好闲的懒汉,大都市就会感到厌恶。鲁迅从这些人身上找到了阿q,并结合其他类型国民的劣等形象,塑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形象。他对阿q的感情,是对中国国民的怜悯、悲伤和仇恨。
俄罗斯画家苏里科夫创作了名画《女贵族莫罗佐娃》,即有一次他看到一只乌鸦站在雪地里,一只翅膀垂下来...一个黑点停在雪地上...许多年来,他说他无法忘记这个黑点...后来又画了《女贵族莫罗佐娃》。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这幅画目前的价格高达1000万美元),是一幅集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于一身的画作。在这幅画中,毕加索调动了各种技法,运用了立体主义的变形和任意组合,还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主义等造型手法,只全面运用了黑、白、灰三种颜色,强调了悲剧气氛和复杂的象征。毕加索创作这幅画是为了抗议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野蛮轰炸。根据画家自己的解释,这幅画的中心形象是一匹受伤的马,象征着被法西斯残酷屠杀的西班牙人民。画面左上角一个咧着嘴笑的牛头,象征着残忍、残忍和黑暗。此外,为了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还有被杀的士兵,手持断箭,妇女抱着死去的孩子,以及各种象征性的形象,如一个人头,一只手臂举着灯向前,太阳似的眼睛。显然,毕加索在这幅画的感性形式中包含了深刻的理性内容,强烈地反映了画家爱与恨的鲜明感情。据说德国法西斯占领巴黎后,一个德国军官看到这幅画后问毕加索:“这是你画的吗?”毕加索生气地回答:“这是你的作品!”
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只有四句话:“百山无鸟,千路无脚印。一只小船,一件竹斗篷,一个老人在冰冷的河面上钓鱼——雪。”诗人用短短的20个字,通过山川、小径、寒流、孤舟、一个戴着帽子、拿着蓑衣、拿着鱼竿的老人、白雪等感性意象,表达了崇高、孤傲、敢于抗争的理性精神。联想到柳宗元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在被贬低,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是用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用景物中的感情来表达自己苦闷的心情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再如齐白石的《虾》,以淡墨为主,层次多变,有通透感,生动地表现了虾在水中漂浮的动态,以及虾外硬内软、透明如玉的身体。这幅画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水平,与齐白石对虾的生活习性的长期观察和对中国画艺术语言的巧妙运用是分不开的。因此,齐白石画的虾名扬海内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上述并列展开的论述可以看出,艺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或感受或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分析、选择、概括、综合,进而形成生活中的艺术作品。